经济学本源之一:稀缺

2022-12-26  本文已影响0人  边缘小说家

薛兆丰教授上综艺节目《奇葩说》宣传他的书籍《薛兆丰的经济学讲义》(后文简称讲义),因为节目很好看,也很有趣,所以抱着试试的心情读了他的书,结果爱不释卷,因为他的书与该节目的风格是一样的风趣而且有内容。后来我感叹,节目里的薛教授其实没有认真在辩论,因为如果他认真辩论,他的水准是肯定就是BBKing。不过已经没关系了,因为我有幸认识了经济学这门课。其实我这段时间更新的经济课堂,都是来自他的《薛兆丰的经济学课》。但是我并没有认真在更新,所以今天开始重新梳理,重新认知一遍,大家一起学习经济学。

资源有限用一个词准确的概括就是“稀缺”,稀缺造成竞争,竞争就是优胜略汰的规则,就是为了生存,这是经济学的研究基础。那么怎么生存?就是鼓励通过劳动创造财富。《讲义》里举的《马粪争夺案》就是说明只有劳动才能推动社会进步。

亚当斯密也在《国富论》里就清楚地指出,劳动是创造国民经济的最初动力。人总要通过自身劳动去获取资源,以便用于交换。在《讲义》里还举了《铅笔的故事》说明,一支小小的铅笔所涉及的行业很多,并且分布也很广,有数以万计的人参与了铅笔的生产,这还只是看得见的部分,而那些看不见的需要我们想象的部分还很多,我们怎么会没有工作?有的只是我们的选择,有人通过学习创造选择高薪职业,有人由于知识的限制只能选择底层工作,这也是经济学里面的“凡是选择就带有歧视行为”的事实。

阿尔钦在《不确定性、进化和经济理论》提出了经济学的基础,经济学研究的是存活条件。我想,竞争也是为了生存。

竞争靠的是市场,即商业活动。就有成本,价格,选择等等的一系列经济问题。亚当·斯密指出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推动市场经济的进步。

《讲义》里面甚至开篇就用《战俘营里的经济组织》来解释市场活动无处不在,只要你是个人。

市场经济是一个大熔炉,包括慈善事业,由于慈善的外衣来自人们感性的一面,但往往事与违愿,而经济学就是研究这些我们习察不焉的表面下的真实规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