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印象5丨开门办学去学农
小学里,印象最深的是农忙时节去学农。
可以不用上课,在广阔的田野里撒野,哪个孩子会不喜欢呢!全然不顾家长们每到农忙时是多么辛苦地劳作,心里盼着农忙快点来吧,快点来吧!
一到农忙时节,会有老师去生产队联系,或生产队派人到学校联系。我们则每天放学时等待班主任下达任务:明天带好花袋或篮子。
花袋是装棉花用的,篮子则用来装麦穗或稻穗。对,我们学农的任务基本是拾麦穗,拾稻穗,摘棉花。如果老师让带篮子与镰刀,那一定是要去割草积肥了,那是农闲时干的活。
老师事先也不会吐露到哪个生产队去学农,可我们会去打听的。大家会留意自己生产队会不会有刚收割好的麦田或稻田,或者哪块棉田棉花正白社员来不及采摘,往往这样的田块是我们的学农目的地。
学农的时间一般在下午。中午回家吃好饭,在学校集合后,在老师带领下,全校师生浩浩荡荡奔向目的地。总有那么几个同学,早早地自己跑了去,等大部队到达时,他们的花袋里篮子里已铺了底了。这样,等到劳动结束过磅时,自然称得的份量比其他同学重一些。
对的,我们每次劳动的成果,都要排着队过磅的。几斤几两,回到学校,报给老师,没有一个人弄虚作假。期末评“劳动积极分子”时,谁累计的重量大,谁就可以评上。有奖状、奖品,还可以上司令台领奖,校长亲自发奖,多光荣啊!所以小伙伴们劳动起来是要有多积极就有多积极。
我们来到学农田块,未等老师发布指令,早就象鸭子下河一般下到了田里。刚刚收割过的麦田、稻田,那些遗落下的麦穗、稻穗,零零散散地洒落在田地的四面八方,悠闲地晒着太阳。孩子们叽叽喳喳的声音,把它们吵醒了。它们很不情愿地翻个身,跌进了旁边的竹篮里。
棉田里棉花正白,棉姑娘在阳光照耀下,纤维里发出亮光,晶莹剔透。如棉树偏矮,摘棉花时要弯着腰;棉树偏高时,我们一进入棉田,则被淹没在其中了。从外面看过来,则只能看到一个个头顶了。
棉田的上一季一般是蒜田,遗留下来的大蒜头已发了芽。我们就顺便拨两把大蒜青苗带回家,晚上烧个大蒜炒鸡蛋,香得很。
有一次拾穗时,从田里跑出只野兔,大家就去追赶,野兔从一座小桥上跑了过去,却被对岸的同学堵在桥头,它一个跃身,在桥上跃起落到对岸,我们看了愣住了,想不到它如此机灵勇敢。
劳动结束过磅时,小伙伴们相互之间比较着各自的劳动成果,收获多的自然喜溢于色。村上有个姑娘,她的学习并不好,但劳动起来功架又好动作又快。每次过磅,总是她第一名,而且遥遥领前。每到农忙季节,老师总让我们向她学习。可我不管怎么努力,那怕提早了去,也赶不过她。善于劳动,也是一种特长。
每个小伙伴心里都盼着,最好到自己的生产队学农。如果真的到自己生产队学农,则会开心得不得了。等学农结束,在回校的路上,就带上几个同学,飞一般地拐进村里,到自己家里兜一圈。家里如有拿得出手的好吃东西,分一点小伙伴,再飞一般地跑出村子,归到队伍里。自然会被老师批评几句,也无大碍。一个农忙下来,也就认得了好几位同学的家,这是劳动之余的另外收获。
后来进了初中,再也没有这样的学农机会了。
小学生活在记忆中的印迹不多,唯有与老师同学去学农的过程,深深地刻在了记忆里。现在回想起来,那是一段多么珍贵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