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作的浅显思考
2018-05-21 本文已影响354人
梵雁平
认真写作、审稿半年有余,在自我锤炼和过稿的过程中,也不断梳理问题汲取经验,并就浅显的思考形成文字与读者分享。
写文章要端正态度,这是老生常谈的问题。态度是多方面的,写作动机很重要,明白为什么而写作,写作的目的是什么?每个人有不同的写作导向,尊重个体的差异和选择。如果想有些便捷的收入或博眼球,可写些时评类、鸡汤类亦或是符合微信公众号易传播的文章;如果想切实在文学上有所造诣,形成个人品牌,将文学创作视作个人价值的实现,通过个人视角展示社会关切、深究人性,就需用心打磨每一部作品,从选题、构思、创作、调整完善中不断提升作品的内涵品质,使其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最大化。相信简书的官方编辑有足够的实力辨析好的作品,并为有能力的作者搭建拓展展示的平台。
另一“态度”是指对于创作过程中的认真程度。古人写诗多有“推敲”的佳话,今人写作多有“打磨”的习惯。一篇好的文章如玉器木料一样,离不开人的精心包浆打磨。古人写诗有时一字之差差之千里,何况现在一篇文章动辄上千上万文字的呈现,若不用心打磨,必然呈现纷繁杂乱、偏离主题,或是失之于美好。
承担专题编审工作,任务量大,每日过稿很多。在过稿过程中,审稿人会有几重标准,但是大多数未过稿的人都是连最基本的标准都未符合,比如错字、排版散乱、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投错专题等。对于一些未过稿的人,有时会善意提醒并说明未过稿的原因,有的作者会接纳,有的作者会反驳。对于反驳的人,我大多不予正面交锋,尊重每个作者的创作想法,但我更尊重写作本身。我只能说,对写作和读者心存敬畏,认真对待你的作品,写作的路才会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