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痛苦区谁改变:不要反驳别人的唯一理由,是对方没有改变动机
很多时候,人情世故就是一层窗户纸,看似简单一戳就破,不过难的不会会的不难,对于困难者戳破它并非易事。
比如“遇见不平一声吼”,听到不合自己心意的看法,忍不住反驳,与人争论,甚至导致吵架。
这种情况在自己家人之间,熟人之间,司空见惯,更可能的自己就是这样的人。
能意识到并做到“不与人争论对错”“不反驳不中听看法”,这就是“想得开”表现。
想得开就是承认自己无知,也不寻求反驳别人无知,且能够做到这点。
一般人际互动中,不求帮助不提出反对意见,这是常识,不过遇到自己看不顺眼的,又容易“仗义执言”,被人鼓动更是“忘乎所以”反驳别人。
为什么不要反驳别人?唯一的理由就是人家没有请你反驳,更没有花钱请你帮助反驳!
反之,那些感到痛苦的人,才会主动寻求帮助,甚至花钱花时间求助,这就是心理咨询的来访者、求助者。
谁在痛苦区,谁改变。既然人家既不痛苦,也不求帮助,你却自以为是的试图“纠正”“改变”“提高”“帮助”,当然徒劳不说,还会导致关系糟糕。
有几个故事。
一个是不求不帮,主动帮助帮倒忙。等候公交车时候,有人说想去某地方,不知道车子多久可以来,自己热心肠帮助,查看手机导航,告诉早着呢。人家听了就离开了,结果车子很快过来了,原本自己没看懂方向,恰好反了。
还有求也未必帮助例子。有个网络测试答题,只有一次机会,有人求助帮忙,自己可以帮助但也要留有余地,如果自己也是糊弄过去的,还是小心为好,否则一旦通过不了,没法说明白缘由。
有人就是帮助别人,明明会,却不下心提前点击了提交,直接不及格,这个情形如何解释。
有人就很聪明的回答,“自己也不太会,是按照某个方式通过的,我帮助未必能通过,还是你自己用这个方法试一试吧”。
再一个是讨论某个人做事。观点不同,说着说着容易争论起来,究其原因就是试图证明“我对你不对”,对方不求你帮助反驳,不想改变自己看法,自己却主动反驳对方,试图改变人家,自然出力不讨好。
不要反驳别人的唯一理由,是不求不帮,其本质是这个人没有改变动机,想给人家提建议之前,脑子里过滤一下,对方是否真的有改变动机!
多数情形下没人想改变自己看法,这时候听到不合适的看法就要保持沉默不语吗?当然未必,我们有多种应对!
一般人际互动,忽略甚至附和别人说法,人家没求你改变,顺着说好了,这是应对心理各种状态的方式,别管他心理正常不正常、健康不健康。
家人之间,朋友之间,负有责任义务关系之间,听到不合理看法,不能置之度外时候,也不要直接反驳,考虑到没有主动改变动机,可以采取引导提问方式启发自我质疑,“你觉得这个看法合适吗”“你认为你的看法是否有不合理地方”“你觉得你的想法是否还需要完善一下”,或者说出我们自己看法但不反驳别人,这都是应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