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不写就出局散文简友广场

“好东西都是聪明人花了笨功夫做出来的”

2022-04-11  本文已影响0人  欧小丽

这个句子是今天下午在桐下读吧的分享会上,一位语文老师分享的。是张学青老师发表在《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篇卷首语。文章最后一句是:做《读库》的张立宪曾说过,“好东西是聪明人花了笨功夫做出来的”。

他从手写教案开始说起,用“手写”这个最笨的功夫说明了由此得来的一些好处。最近,参与指导了4位老师的考核课,真可以用这句话来做总结。

因为,老师想要呈现出一节好的课堂,或者彰显出课堂的良好品质,是最需要下笨功夫的。需要下哪些笨功夫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01一手漂亮的板书

在最近的指导过程中,发现老师们的板书有些恼火。每一个都提出了练字的要求,或者用黑板贴事先写好的方式,减少在课堂上写板书的机会。这个要求提了后,你会发现领悟力强的、行动力强的老师改变起来很快,或者说至少看到了改变的影子,但另外的老师依然是随手写,随性写。没有做到工整,更别说一笔一划的美观大方了。

对于大部分本来粉笔字就不好的人,只有一条途径,那就是天天练习,用心练习。据说有高考专门辅导书写的机构,可以10来天出成果。如果我们老师有这样的恒心和毅力,何愁写不出一手漂亮的板书呢?关键是很多人不愿意去下那个笨功夫,只想着走捷径,或者抱着固定性思维观念,认为已经改变不了就不改变。

02好的教学理念

这次的指导,需要老师们自己申报凸显什么特色。比如大单元教学,比如分享式教学。大多数老师都选了分享式教学。可是,这样的教学理念不是一两节课就可以培养的,如果你平时根本就不去做,就想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生生互动很精彩,比如问问题的能力,总结反思的能力,方法多样化的能力等,那是不可能的,除非老师离开教室,学生上自习课,学生之间的互动肯定精彩。

因为平时上课时,很多老师都是带着走,认为“老师讲了=学生学了”,所以,无论什么都是老师讲,不管学生会与不会都是老师讲。这样持续下去的后果就是学生会认为——课堂太无聊了。因为课堂没有他想关心的问题,他也不需要将之展示出来,所以就被动的学习着。不去想着怎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就是一味的讲、讲、讲,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如果他不厌学,已经是很好的结果了。

03深度解读教材

既然要上考核课,必定需要去深度解读教材。可以找各个版本的教材对比,发现这一知识的本来逻辑,或者来龙去脉,以及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知识的结构框架,关键点在哪里等等,都需要进行解读。

比如,《认识角》就需要了解这个单元的框架,它在这个单元里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和以前的什么知识相关,在为后面的哪些知识做铺垫等。再看这个内容需要沟通哪些要素,结构化的板书又该是怎么样的。

这次指导,一些老师并不明确这节课的重难点在哪里,应该怎么分配时间,就是没有去深度解读教材。

04对班级学生的全方位了解

这一点,可以借鉴贞元教学的五步追问法,去做学情调研分析。

哪五步呢?

(1)儿童已有的观念具有怎样的发展水平?

(2)儿童已有的观念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怎样的特征?

(3)儿童已有的观念可能与哪些新问题产生认知冲突?

(4)如何协助儿童化解可能遇到的认知冲突?

(5)认知冲突化解后,儿童的日常生活与后续学习会发生什么变化?

每学一个知识点,可以去做课前调研。遗憾的是,这次指导过程中,没有一位老师去做这样的分析,都是面对很多个未知,直接去课堂。不知道学生的起点,不知道哪些学生有哪些精彩的观念或疑问,不知道哪些知识是他们都会了的,不知道他们的真问题在哪里,这样的上课,全都是老师一厢情愿的上课,老师抱着——你不知道或者我们应该学习的心态去教学,这样的教学,注定是失败的教学。因为教学时间是宝贵的,如果都浪费在了这些一厢情愿上,那就是让课堂教学走向了负向。

05沉浸课堂,点拨引领

新老师上课,最容易落入——完成教学设计的——套子里。反正设计了五个流程,在课堂上就完成这五个流程就行了,只要有一个学生回答出来了,那就往下走。不管大多数孩子的学习情况,不管他们的问题所在,只管走流程。一位新老师这样上课,我可以理解。但如果一位教龄有3年或5年的老师,这样去上课,那这位老师大抵上是不适合当老师的。

因为老师还必须有“沉浸课堂,点拨引领”的本事。比如,本来学生有一个精彩的发言,但老师愣是没有听懂,或者认为不重要,将之放过,久而久之,学生也就不会发言,课堂也就少了往深处走的本领。好的老师首先是一位优秀的倾听者,只有认真倾听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内容发生链接,才能让课堂产生精彩的观念。

老师们可以将自己的课录音或录视频,用最笨拙的方式观自己的课,思考下次遇到这样的情况该如何改进,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你才能真正去沉浸课堂,提升你点拨引领的能力。

我认为“好教师也是聪明教师用笨功夫修炼出来的”,只有用坚持的姿态,去一点一点累积,才能成为一名好教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