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曾记得
你可曾记得——
在那个正月十五的夜晚,十几个红红的灯笼碰在一起,白亮亮的月亮静静地在青色的天空中望着。我们在村子里转圈,一圈下来那灯笼还亮着,忽明忽暗地闪个不停。有人不耐烦了,提议“咱们从吃水井那里一直绕西面大路,再转回来怎样?”一双双被烛光烘托得半明半暗的脸上映着惊喜又有一丝担忧。
“碰见鬼怎么办?”有人不无担心地问道。
“这么多人,还怕鬼,若真来就用灯笼烧他。”一个坚定的声音答道。
于是月亮看到有那么几星红红的光点在村子的西头绕了一圈,不时传来几声欢快而激动的笑声。
那笑声穿过一排排杨树,罩在村子的上空久久不愿散去。
那晚我们什么也没遇到。
你可曾记得——
那个春日,太阳慵慵懒懒地洒在我俩的身上。我们一起蹲在土崖边上,静静地看着那一簇垂挂在崖边上的迎春花,什么话也不说,只静悄悄地看着。那星星点点的小黄花缀满了整个绿色的枝条,惹得蜜蜂“嗡嗡嗡”地叫嚷个不停,空气里流动着暖烘烘、闹嚷嚷,又及其静谧的味道。
忽然不知怎得,你竟然毫无征兆的从崖上翻了下去。我吓了一跳大喊着去拉你,却只拉得一手空气。我惊恐地向下张望,却不想你翻转了360度后,缩身蹲在了那一丛麦田里。那时麦子已翻着厚绿的叶片在风中轻拂着,你就蹲在哪里,仰着头,咧着嘴朝着惊魂未静的我笑了。
我终于舒了口气,于是向崖下探着身子大喊“快来,我拉你上来。”你努力地拽着迎春花的枝条,我则爬在崖上用力向下伸着胳膊,就这样将你拉了上来。
我们笑着拍拍身上的土,“你怎么了,怎么就掉下去了?”我有些疑惑地问。
“我也不知道,不过挺好玩的,不是吗?”
“还好玩,都吓死我了。”
你甜甜地笑笑,紧紧地拉起了我的手。
你可曾记得——
我们在大哥哥的怂恿下,吃下了他烧烤的青蛙肉,馋嘴的你一直喊好吃,好吃。
在一个星期天,你又想起了青蛙肉,我们便生出逮青蛙的念头。可怎么逮成了问题,此时竖在门边上的一根竹竿唤起了你的灵感。咱们去钓青蛙怎么样?好啊!我兴奋地答道。说干就干,我找绳子你找细铁丝,很快我们就做了个简易的钓钩,然后把它绑在那根一人多高的竹竿上,这样吊杆就作成了。我们还不忘带上装青蛙的袋子和挖诱饵的铲子,兴味十足地出发了。
来到池塘边上,在塘堤上用铲子随便挖了两下便看见湿褐色的土里露出泛着褐红色的蚯蚓,一个个曲卷着。那时我们似乎还不知道什么是残忍。蚯蚓很快被铲成了几段,用来做诱饵。
可怎么钓啊?我有些为难。这时就听到河堤下的水边有只青蛙的叫声,我们急匆匆赶过去时,却听到“噗通”一声,那只青蛙跳进了水里。
这可怎么办呢?我们只好静静地在那里等。不久,当我们再次听到有靠近水边的青蛙在叫时,你我这次变聪明了,我们悄悄地猫着腰走过去,爬在塘堤上,细细搜寻那叫声。终于在草丛里我们发现了一只青绿色的青蛙,你悄声放下钓钩,一点一点靠近过去,青蛙却丝毫未发觉,只是又在草丛里爬动了几下,那钓钩在那里晃晃悠悠着。也许是机缘巧合吧,那青蛙竟然咬钩了,你用力一甩,将那只青蛙甩到了岸上,我们小心翼翼地将它装进袋子里。
就在我们拎着袋子回到家时,却傻眼了,我们谁也没胆子去碰碰它。就在我们犯难时,那青蛙不知什么时候竟从袋子里挣扎了出来,不慌不忙地向水沟里跳去。每跳一下还瞪着眼鼓着腮“呱呱”地叫两声,似乎在说“瞧!你们白忙活了吧?”我俩相视一笑,乐了。
“青蛙是益虫,我们可要保护它……”当老师在课堂提到此话时,你偷偷地瞧着我,吐吐舌头,咧着嘴,向上翻着眼睛直眨,那意思是说“所幸我们没有铸成大错!”
你可曾记得——
我们一起学自行车,暑期里,屋后的碾麦场成了我们的练车场。每次都会有人被摔,几天下来一个个的腿上,胳膊上都挂了彩,青紫青紫的,却都挂着一脸的笑容,没有一个人说放弃。
就在开学前我们都学会了,为了展示车技,你骑得飞快,结果差点撞到麦草垛,不想被你躲过了,你回头得意地笑着,却不想掉进了草垛后面的土崖。
大伙急急地跑去看时,只见你正抱着崖下的一棵泡桐,而那车子却歪在树下,车轮还在那里“吱呀吱呀”地转个不停。
你是否可还记得呢?我不知道你是否记得,只是我依然记得。
那时我们没有游乐场,却处处可以是游乐场;那时我们没有平板,没有手机,却从来不乏游戏。在那些游戏中我们获得了友谊;在那些游戏中我们学会了互相帮助;在那些游戏中我们探索着这个未知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