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我不想讨论月亮,我只想讨论陈铭和熊浩
受周围人的影响,最近在追《奇葩说》,这一追不要紧,却被两大男神给迷住了。他们就是“无冕之王”陈铭”和“师奶杀手”熊浩。原来有智慧的人,是这么的有魅力,我已深深的沦陷。我想他们的身边肯定也是美女如云吧?那种温文尔雅的感觉,是知识的力量啊!
陈铭,被余秋雨称为“全世界最会说话的年轻人”,在《奇葩说》中的人设一直是站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的人,陈铭三辩稳如狗。每一次都能力挽狂澜,扭转局势。他总能抓住对方辩友的BUG,给以致命一击。难怪傅首尔说他:“老狐狸,油腻”。
熊浩,带有浪漫主义气息的辩手,充满了家国情怀,是辩论圈对辩论美学最为追求的人。对于他的辩论,你能感受到属于农业时代的温润,如沐春风,甘之若饴,以及那种属于独家作坊的精致。” 有人对他的总结就俩词:唯美,深邃。
他们,总能把你带上预设好的高速公路,沿着他们设定的路标,高速前行,并且路边的风景美不胜收。即使,终点下车,脑中的风景也久久不能抹去。每每回忆起,口中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好美,好美。”
深呼吸,平复下心情,让自己理性一些。他们有时陈述的观点,不一定是他们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因为他们的目标是为了赢,而不是为了满足口欲,分享自己的故事。
当你在看他们辩论的时候,你会发现,他除了辩的特别好之外,演的也特别好。可以说他俩是《奇葩说》最会演的人,通过“演”,我们可以很好的分辨出,场上谁是职业玩家,谁是业余选手。他们擅长通过身姿、手势、表情、目光等配合有声语言来传递信息。
德国表演大师吉布·佩森有一次谈演出体会时说:“我就靠我的动作、姿态向人们昭示我的内心世界,昭示我的所思所想,昭示我的喜怒哀乐。” 这里的“动作”“姿态”就是指无声语言,无声语言又称作态势语言,也称体态语,是有声语言的重要补充。
一场辩论或一场演讲,虽然内容为王,但如果同时能把态势语言运用的好,内容的呈现就是王中王。
态势语言对一场辩论或演讲主要有三大作用:
第一,语言增强。
比如,“戏精”野红梅,在辩论的时候会说,“接下来我要说八点”或者“接下来我要说六点”,她可以做出“八”或“六”的手势,对语言起到增强的作用,观众会牢牢的记住,她接下来要说八点或六点。
有时候,我们会吐字不清或声音很弱,观众会出现卡壳的情况,“她要说几点来着?刚刚没听清······”观众半道停车,就不能跟着你的思路往下走,一步慢,步步慢。最后,观众的内心会起波澜,会产生情绪。最后的结论就是,你讲的不好。
有时,不是我们讲的不好,是观众没感受到我们的好,是媒介出了问题。
第二,加强沟通。
比如选手在辩论的时候,很多时候会邀请队友协助,和队友的一个眼神、一次握手、一个拥抱等都是一种强有力的沟通,这也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和升华。
第三,提升说服力。
人的有声语言比较容易说谎,但人的肢体语言不太容易说谎,美剧《Lie to Me》就是最好的说明。比如,《奇葩说》第7期中,刘云奇紧张的比较明显,他出现了卡壳、忘词、断片。其实3Bangz也很紧张,虽然他嘴上没说,但是,他的左手会下意识的扶下耳麦。
作为讲师,我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某位同学在上台分享或做总结的时候,会双手紧紧握住话筒,你问他说:“某某,你是紧张么?”他会紧握着话筒说:“不紧张啊,多大点事儿,不就是做个分享么。”说完这句话,你会发现他把话筒握的更紧了,他不承认自己紧张,但他的肢体语言却出卖了他,如果他不紧张,就不会双手紧紧握住话筒。
这就像,你看《Lie to Me》中卡尔·莱特曼博士在审嫌疑犯的时候,除了拿到的铁证和通过逻辑辨别之外,他会认真观察嫌疑犯的肢体语言,这样就能判断出,对方有没有说实话,人的任何一个小动作都隐藏着某种信息。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就有必要做好态势语言,提升说服力,因为我们的辩论或演讲,要去影响我们的听众,让听众信服。
总之,态势语言对于辩论或演讲是必不可少的,刻意练习的多了,就会成为自己下意识的行为。
《奇葩说》第五季追完,会去追第四季,前三季就不追了,因为觉得娱乐性大于价值传递及内容输出。
文章的最后,还是想表白两大男神。高中的语文老师说过这么一句话,“不要做一只空心的花瓶,这样才会被别人珍视一辈子”。今天不想用这一句收尾,想用《生活大爆炸》里的一句台词收尾。
Smart is new sex.(智慧也是一种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