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阳节话屈原

2022-06-03  本文已影响0人  乔平_

余秋雨说: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诗人。虽然在他之前,中国已经有了《诗经》,但不管是由宫廷采来的乐歌,还是从乡间取来的民谣,都经过无数次修改整理,本质上还是集体创作。

如果说,《诗经》曾经把温煦的民间礼仪化作数百年和声,慰藉了黄河流域的人伦离乱和世情失落,那么,屈原的使命就完全不同了。

他只是个人,没有和声;他一意孤行,拒绝慰藉;他心在九天,不在世情。

在屈原之前,诗人们所作的大多是“四言体诗”,但屈原却使用了楚地长短不一的句式,极大地增强了诗篇的感染力。

比呆板短小的四言句式更有利于诗人抒情。同时,由于每句字数不一,更给人一种参差错落的美感。

如果说,《诗经》首次告诉我们,什么叫诗,那么,屈原则首次告诉我们,什么叫诗人。

《诗经》把诗写在万家炊烟间,屈原把诗写在自己的身心上。

屈原与诸子百家也不一样,诸子百家中很多人都有一种“大道尽在我心”的导师形态,教主形态,像一尊尊雕塑一样矗立在门徒们面前,等待他们提问。

屈原正好相反,他觉得自己有很多问题得不到解答,但他不知道用什么去训导别人。他要呈现的,是自己内心的全部苦恼、哀怨、分裂。

他没有雕塑般的坚硬,而有一种多愁善感的柔软。他不认为世间有多少通用的哲理,只担忧杜鹃叫得太早,群芳谢得太快。

于是,我们看到屈原走来了,戴着花冠,佩着长剑,穿着奇特的服装,挂着精致的玉佩,脸色高贵而憔悴,目光迷惘而悠远。

这么一个模样出现在诸子百家风尘奔波的黄河流域是不可想象的,但是请注意,这恰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个体形象出现的伟大诗人。

余秋雨:把自己的生命彻底诗化的人,在屈原之前还没有出现过。其实直到现在,我们还能看到两种诗人。

一种只是“写诗的人”,看到云,看到水,他就冒出了写云、写水的诗句;另一种人则相反,他本身就是“诗”,骨子里就是诗人,他的思维、情感以及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是让人痴迷的天籁。

以上对于屈原和诗人的妙论,出自余秋雨的《中国文化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