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资料PMbook运营之光

总结 | 一文帮你get《增长黑客》中的Main Thing

2015-10-15  本文已影响690人  斯瓦西里
Growth Hacker.jpg

此书的整体逻辑梳理:介绍Growth Hacker概念——论述PMF、MVP概念的重要性——产品运营方法论与实例分析——完整案例表梳理——Growth Hacker职业道德——附录(常用指标、优秀增长黑客list)

第一次看到Growth Hacker的概念以为是纯粹由技术团队主导去攻克某个科技难题的,读完才知道原来“增长黑客”是一个介于技术和市场之间的团队角色,主要依靠技术和数据的力量来达成各种营销目标,而非传统意义上靠砸钱来获取用户的市场推广角色。

说到产品推广紧要的不外乎是这几点:获取用户——激发活跃——提高留存——病毒传播——增加收入

Hacker.jpg

在实际的工作场景中我们往往会因为迫于KPI的压力忽视产品本身存在的问题,去盲目、海量、无所不用其极的推广产品,这种状态下获得的结果常不尽人意。因而引出书中所提到的关于做产品的PMF(Product/Market Fit)状态。一句话表达就是:要去做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让产品与市场完美契合。

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让产品早日达到PMF状态呢?换句话说,应该如何让产品提供的服务能够切实满足用户的某方面需求?书中所提到的方法论与产品人员平时的职责并无太大差异:通过用户调研判断需求的合理性;发现需求并分析优先级和可行性;验证需求并快速迭代;判断产品是否需要适配新的平台环境。作者在这个环节比较全面的归纳了验证需求的方法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开发策略,亦即“最小化可行产品”

MVP概念来自于硅谷作家的《精益创业》一书,简单来说,精益创业是指开发团队通过提供最小化可行产品获取用户反馈,再次基础上持续快速迭代或谋求转型,直至达到PMF阶段。

埃里克 莱斯.jpg
MVP策略包含如下三个要素:

1、最小化可行产品:此要素用于回答两个问题,一是价值假设,这款产品是否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二是增长假设,用户是否愿意为产品买单。 提供最小化可行产品通常是指将产品原型用最简洁的实现方式(可以是产品界面设计图,带有简单交互功能的胚胎原型,一段视频,一个公众号)开发出来,过滤掉冗余杂质和高级特性,快速投放市场让目标用户上手使用,然后通过不断的听取反馈掌握有价值的信息,由此对产品原型迭代优化。总而言之,MVP能帮助用户完成任务的最小功能合集,除此之外,对需要认知的内容没有直接帮助的一切功能或流程应当暂时放弃。
2、用户反馈:包括用户对产品的整体感觉,是否喜欢或需要某项功能特性,想要添加哪些新功能,某些流程是否合理顺畅等。
3、快速迭代:即尽早发布,结合用户反馈快速对产品进行调整,融合到新版本中,完成“开发—测量—认知”的反馈循环。
谈完要素,书中所对应举出的MVP实例很有意思,案例比较多,就摘取其中最典型的来梳理了:

案例一:Dropbox同步云存储服务平台,创始人Drew Houston(德鲁 休斯顿)
【解决的问题】:用户无法用移动设备随时随地的获取电脑中的文件
【MVP方法】:在目标人群你高度集中的新闻推荐平台Digg.com发布了一则3分钟的充满极客俚语的宣传视频,一本正经的向科技爱好者“虚构”Dropbox的产品功能,判断是否有人为这个创意买账,结果引来上万人排队等候产品问世。

【视频地址】:
http://v.qq.com/page/x/8/7/x0134u6ay87.html

Dropbox.jpg

案例二:Groupon团购鼻祖,创始人Andrew Mason(安德鲁 梅森)
【解决的问题】:帮助用户获得更实惠的商品
【MVP方法】:创始人最开始用WordPress搭建网站,商品详情则是由运营人员手动输入,连表单和在线咨询也没有。用现成的排版软件FileMaker制作PDF礼券再通过AppleScript脚本发送电子邮件将礼券派送出去,验证成功后,才将部分环节纳入到自动化执行范畴。

Groupon

案例三:zapps鞋类电商平台,创始人Nick
Swinmum(尼克 斯威姆)
【解决的问题】:方便用户更有效率的购买到符合心意的商品。
【MVP方法】:最开始创始人并没有单独建立自己的仓储和物流基地,而是跑到鞋店拍摄了一批鞋子照片挂到网上,当有人在网上下单时,他再去把鞋子买回来并寄出去,用此方法来验证人们通过网上购买鞋子的需求。

Zapps.jpg

案例四:大众点评,创始人张涛
【解决的问题】:为用户做消费决策提供参考
【MVP方法】:为了验证人们在饭店吃完饭后是否有足够的动力和意愿到网上点评,张涛花了3天时间做出了一个简单的网站页面,当时他没有跟任何饭店签协议,而是直接将旅游手册里的1000多家饭店信息添加到了网上进行验证。

大众点评.jpg

案例五:Sendwithus:美国的一家电子邮件营销公司,致力于为网络营销者提升事务性邮件(如重置密码,感谢注册,商品导航)的转化率,
【解决的问题】:让不懂技术的用户也能轻松地完成邮件的优化
【MVP方法】:在网站诞生前虚拟了一个“钓鱼网站”—Sendwithus Zero,登录该网站,用户将看到一个像模像样的未经美化的网站管理后台,创始人将邮件优化中可能产生的功能需求转化为虚拟网站上的按钮,所有的按钮都是摆设,没有被赋予实际功能,当用户点击某一按钮试图使用该功能时,得到的唯一反馈就是弹出一个消息框,告知用户“您想要使用这个功能是吗?我们也觉得这是个不错的需求,并且正在努力实现它,请您留下电子邮件,并告知您目前正在使用哪家竞品的服务,我们会在第一时间通知您产品上线了。”

Sendwithus Zero会同步记录下用户的这一次点击,作为对功能需求的一次投票,结合GA的鼠标追击功能,定性定量的反映出用户的真实意图。满打满算一共只花了28美元,用了一周时间来验证,不久后,得到市场认可的Sendwithus获得了230万美元的天使投资。”

Sendwithus zero A/B测试

移动端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MVP策略
一款移动应用往往会受到开发环境、分发渠道、审核规则等因素影响,为了快速在移动平台上验证产品构想,使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发最小化可行产品就是一种不错的方式。引用原文的微信公众平台的交互原理:“用户在自己的移动设备上安装了微信—关注公众号并发送某种类型的消息(图片、文字、地理位置等)请求后,这一请求经由微信服务器的处理,转换成特定格式的转发请求,传递到开发者自定义的后台处理服务器上(执行一个PHP脚本),开发者可在此阶段进行天马行空的发挥,如根据地理位置推送当地天气、根据文字推送固定客服回复;处理完毕的响应信息传回给微信服务器,再经由微信服务器处理成转发响应,最终传递回用户移动设备的微信界面上,以图片、文字或图文的形式显示出来。简单来说,微信公众号承担了连接输入/输出方的‘二传手’的作用,由它来统一获取用户的行为,并给出相应的服务器反应。” 按照我自己的理解,微信服务器其实就相当于中间人的角色,打通终端和自定义服务两端。

交互原理

微信公众平台作移动端MVP策略优势:
1、开发成本低:微信公众平台的开发者模式,允许开发者通过开放的接口接入自己的服务器,响应公众号粉丝的输入,掌握PHP、HTML5等网站开发知识就能够实现各种媲美原声应用的酷炫交互技能。

2、无须适配:无需在意某些特定机型的用户无法使用。
3、分发方便:无安装成本,用户不需要下载升级安装包,推广运营成本较低。
4、便于收集反馈:微信的社交特性便利了与用户的直接沟通。
5、数据得以沉淀:数据可提交到自己的服务器上,不会随着MVP的废弃而不再具备效用。

以上阐述了MVP在网页端和移动端不同方法,虽然平台不同,但也有规律可循,MVP有三大必备模块:
1、建立反馈渠道,方便用户提交
2、官方公告或者说推送通知(Push Notification)方便用户获取产品最新信息
3、自动升级:通过内置的下载模块在后台完成更新,整个过程无需用户介入。
除此之外待验证的基本模块、针对不同用户设置不同的后台功能开关,进行新功能的灰度发布也是避免失败的有效方法。

MVP是使产品达到PMF状态的重要一环,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当时在工作中也遇到了类似的待验证问题——是否有必要在现有产品中添加IM功能?这个功能的实际需求到底有多大?现在想想,若那时就能在一开始用MVP实验收集用户反馈,用于产品版本迭代策划,后续也不会产生那么多不可控的问题。

只有当产品达到PMF状态,Growth Hacker的方法论才能获得实际的效果,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来看看Growth Hacker的第一步:获取用户

1、种子用户与冷启动

2、巧用数据抓取 对于新型的社交类产品,用户头像通常是促成沟通的重要前提,为了吸引用户注册,通常会去网络上用机器自动抓取用户照片,让用户成功注册后有事可做。

3、内容营销讲用户爱听的故事,争夺用户有限注意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持续输出内容,依靠内容来渗透和维系,从而获得潜在用户的认可和关注,一篇爆红的网络帖子,一段让人泪流满面的视频,一组被千万人疯传的图片,创作成本不高,却能启动持续传播的引擎。

4、SEO(搜索引擎优化)与ASO(应用商店优化)

5、巧用嵌入式代码和小挂件获得更多的品牌曝光
这个富有小心机的设计通常用于鼓励用户分享带有产品出处的内容,满足人们在社交中炫耀的需求,微博中加V的做法也属于此类,当普通用户升级成为加V用户后,产生内容的欲望也随之递增。

6、掌握宣传报道的文案撰写方法万事都有规律可循,一篇小小的文案能带来的传播价值不容小觑,在写作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准则:

Growth Hancker第二步:激发活跃

1、LinkedIn的双重病毒循环理论—新注册用户源源不断地带来更多用户,同时老用户也会时不时回来看看,处理请求,或者主动发起好友邀请。

2、A/B (A/B Testing)测试
“所谓 A/B 测试,简单说来就是针对想调研的问题提供两种不同的备选解决方案(比如两个下单页面),然后让一部分用户使用方案 A,另一部分用户使用方案 B,最终通过数据观察对比确定最优方案。”
A/B测试往往能帮助产品人员根据用户的具体操作反馈优化产品。“A/B 测试的基本思想包括:提供两个方案并行测试。不同方案之间只存在一个变量,排除其他干扰因素。以某种标准判定结果优劣,筛出最优方案。”
3、降低用户活跃门槛,让用户在整个过程中避免繁琐操作。代表产品:Skype、 WiFi万能钥匙、QQ音乐锁屏歌词等
4、给予用户补贴,代表产品:滴滴打车、天猫等
5、开发游戏激发用户兴趣,代表产品:星巴克、Foursquare、Duolingo等
6、脚本自动化运营比较适用于重内容运营的产品,创造出自动聊天机器人与用户做良性互动。代表产品:豌豆荚打造的“贴吧神兽”、Reddit等。

总而言之,激发用户活跃的方法往往和产品所在的平台性质以及当下市场环境紧密相关,了解产品特性,把握目标用户以寻求切入口、不断创新方能顺应变化。

Growth Hancker第三步:提高留存
“当陪你的人要下车时,即使不舍,也该心存感激,然后挥手道别。”——《千与千寻》,宫崎骏

千与千寻.jpg

1、先了解造成用户留存率低的原因

2、知道留存率的基本衡量维度

3、优化产品性能
在有了简单的了解后可以参照一些实例着手实践

4、有损服务——放下不必要的坚持。有损服务,顾名思义是指刻意输出在品质上存在某些损失的服务,目的是以此牺牲换取其他方面(速度、稳定性、成功执行的几率)的优化。在实施有损服务的方案时,有两条基本原则:1)发生问题时,优先保证核心功能的运转,非核心功能不可以影响核心功能;2)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牺牲的特性越少越好。有时候,做个完美主义者其实并不那么轻松,与其如此倒不如抓大放小,舍弃不必要的坚持。

5、引导新用户快速上手,让用户进入产品后有事可做。如:Twitter 主动引导用户关注可能感兴趣的对象。用户对新产品肯定是有芥蒂的,需要通过一步步的引导让其逐渐了解,产生信赖,最后离不开。

6、社交维系与社交解绑。虽然思维有感性和理性之分,但人归根结底还是感性思考的一面用的更多。如:Facebook 阻止用户永久流失的策略运用了社交关系。当用户一时冲动想要注销自己的账号时,在确认环节的最后一步,页面会显示出几名与用户联系最亲密的好友的照片,并可怜巴巴地提示说“他们会想念你的”,注销账号可要三思啊。这个设计将 Facebook 的非活跃账户数降低了 7%,相当于一年 100 万用户量。

7、设计唤醒机制唤醒机制是指互联网产品中专为召回流失用户而设计的产品机制。常用的唤醒机制包括:电子邮件唤醒、消息推送通知、移动网页唤醒应用等。

那么应用推送又有哪些技巧呢?

小结起来,提高留存首先要保证产品流程使用顺畅,其次用潜移默化的方法在用户的生活中刷存在感,同时又不让用户感到厌烦。

Growth Hancker第四步:增加收入

1、免费模式大行其道

免费的原因:

免费模式如何赚钱

2、如果不能从现有的用户中谋取到足够的利益,则产品很有可能在提升特性后砍掉免费部分,专为付费用户打造高质量的产品。
如:Bidsketch

3、重定向广告所谓重定向,是一种针对已经浏览过网站的人群进行再次营销的广告方式。它能让用户曾经看过的广告再次展示在其面前,通过这种不断的提醒来强化品牌印象,并最终促成消费行为。
【原理】:首先你需要在网站里插入一段追踪代码,当用户进入该页面后,代码就会在他们的电脑里植入一个 cookie,它会标记出用户身份和感兴趣的商品信息。当这个用户访问其他网站时,只要该网站加入了重定向广告联盟,就有资格读取出 cookie 中记录的用户身份和商品信息,并将动态的广告位“掉包”成用户感兴趣的商品广告。这里的“重定向广告联盟”泛指第三方的重定向广告服务商,如 Adroll、Retargeter、Chango,也包括像 Google Adwords 这样专业的展示广告功能。

4、建立商业智能系统以小博大,树立关键的KPI管理销售团队以调动销售获取用户的积极性。如百姓网参考PNM Soft Organization总结了一套适用于百姓网自己的评价系统,分为过程指标、结果指标、细分维度 3 个大类,包含 28个 KPI。方便评估每个人的效率。
小结起来,增加收入可分为由内向外——智能化内部管理体系,提高市场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由外向内——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制定符合自身产品调性的盈利策略。

Growth Hancker第五步:病毒传播
衡量病毒传播的两大核心指标是 K 因子(K Factor)和病毒循环周期(Virial Cycle Time)

K 因子,用于评判病毒传播的覆盖面。其公式为:K 因子=感染率 X 转化率。感染率是指某个用户向其他人传播产品的程度,例如发送一封邮件邀请、进行一次口碑推荐。转化率是指被感染用户转化成新用户的比例。更简单地说,1 个 K 因子表示平均 1 个用户能带来 1 个新用户。K 因子越高,产品自我获取新用户的能力越强。提高 K 因子,主要从提高感染率和转化率两个方向入手

病毒循环周期是指从用户发出病毒邀请,到新用户完成转化(如点击阅读、注册、消费的行为)所花费的时间。病毒循环周期越短,效果越好。关键在简化用户操作以及设法增加用户的“紧迫感”。《引爆点》的作者马尔科姆将引爆流行的要素总结为个别人物法则、附着力法则和环境威力法则。他认为,本身就认识很多人且对他人有一定影响力的那些人,在传播中充当了关键性节点的角色,在他们的助力下,原本容易被注意、感知和记忆的信息更容易抵达受众的面前,并在一定的外部环境催化下,成为一股流行趋势。

常用方法
1、构建产品体外的病毒循环,比如朋友圈小游戏,代表作品:围住神经猫、一些心理测试题。
产品体外病毒循环的三大考验类似的体外病毒循环构建,主要面临的考验有三个:创意来源、生命周期和产品契合度。代表作品:知乎为宣传《金钱有术》一书开发的“财务包子铺”小游戏

2、注意产品内置的传播因子,提升用户参与度,让用户有“利”可图。好的产品本身能口口相传,要是再加上适宜的方法定能迎来一个爆发点,代表作品:AirDroid将产品推荐给朋友,从而“解锁”部分高级功能,包括不限流量的远程数据传输、单个离线文件大小提升到 200MB、允许局域网传输文件夹等。

3、病毒传播中的用户心理

小结,病毒营销需要有足够的话题策划能力,能结合当下的热点趋势与产品特性打造爆点,吸引眼球,同时还需要对消息的释放渠道有足够的了解与掌控,方能构成一次病毒营销的完整闭环。

《增长黑客》这本书让人重新重视起技术与市场营销的联系,为资源欠缺的新创互联网团队提供了一条新的运营思路。细心阅读的朋友可以发现,书中举的大量例子多是应用于从0到1这个阶段,以此为始,步步迭代。希望本文中对于全书的精华总结能帮助大家快速获取有用知识,文笔粗拙,若有不足,欢迎指正:)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