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三记

2022-05-11  本文已影响0人  孔玲外小

1.今早5点30分醒来,简单的清醒流程完毕,就开始晨读了。

当读到《教学勇气》书中的“我们可以找回对改变工作和生活的内部力量的信念”时,我觉得自己被get到了。

回忆以往或者近段时间的经历,自己手忙脚乱的种种,从内而看,多多少少都是对自己的否认。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骄傲和依仗,一旦进入陌生的领域,我们会突然不知所措。同时这个时候总是有个自以为是的“我”,在脑海里不停地叫嚣着:这个怎么可能不会,你要证明你行。

有时事与愿违,越是想要去证明,越是心虚地在打退堂鼓,怀疑自己能不能、行不行,让自己无头苍蝇般地乱撞,失了方寸。

我为什么“要”怎么样,为什么不能承认自己的不能不行,接纳自己的所有,才会真正地跨出向前的一步,让一颗无处着落的心安定下来,去寻找更加有效的途径解决问题。

一直说放下,可面对事情时,又何曾放下了自我。

我们自己有能力找回自己内部的力量,静下来问一问,想一想,或者自言自语答一答,一些答案,或者问的时候,已经清晰明了了。

2.关于提问,关于好的问题,吴校长总结了三个要点:链接自己,切口要小,引发共鸣。这让不知如何提问的我,有了一定的方向性。别看自己是老师,课堂上善于向学生提问,那都是基于学科知识的,除此之外,与实际生活相连,自己是笨拙的,问题也提的拙劣。

这不能不反思自己的曾经,学了那么多,专业的书籍看了那么多,技巧方法也精通了一些,为什么一个简单的发问,就这么难!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自己是不是成为了一个旁观者,教学的旁观者,读书的旁观者,生活的旁观者,自己的旁观者,要么看,要么说,要么读,要么写,就是不能与自己相连,不能好好地“说些人话”?

回归到提问的初衷,我为什么而问?我想寻求的只是问问题吗?我好奇的是别人的隐私?我好奇的是对方对知识的掌握?这似乎和自己的关系都不大,我为什么要问,没有意义和价值!

3.今晚的共读会,由于网络的原因,自己的时间消耗在了进进出出会议之中。因为这样的状况,多少影响了共读,自己要如何更好地应对?很多的不确定,很多的突变,都需要自己心平气和地承接下来,或许自己会错失了思维的碰撞,可在另一方面又何尝不是与自己共读的美好时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