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谈提分绝招

2023-11-30  本文已影响0人  fcb12615e0bc

前言:

身在xiangcun学校,纵然外在的条件jianku,学情和校情等因素存有各种不理想的状况,这都不是我们为人师逃避现实的理由,即使如此,我们仍要使出高招妙招,通过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奋斗目标,nongcun孩子要成人成材,没有chengji是走不长远的,当然我们知道仅有chengji,也是远远不够的,但若没有好的chengji是万万不行的。

学情校情:

以任教的初中语文科目为例,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带动学生深度参与课堂。基于农村初中学情校情,老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授课模式远远是不够的,“满堂灌”模式更是难以适应当下的教学,仅以过去的“旧船票”思维登上“新客船”,教师付出辛劳却往往不受学生待见。弄不好师生之间还会“剑拔弩张”,要么是屈服老师的“权威”,干脆是“睡下静之”,要么面对老师“双目无神,无所事事”,老师讲自己的,在学生看来与自己却无多大关系。

大多数时候,现任教的学生,有15%的为所谓的优秀生,45%能中规中矩听课,还有39%左右的学生就是以上列举的奇葩行为。如何让大多数学生参与进来,就成了这几年观察学生行为是否有所获的思考任务。

实践中出真知:

如每周的小组学习评价总结,各组长反馈本周内的学习情况,采用的依次监督下一组的形式,这样就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监督模式。因为学生自己上台反馈,这种参与远比老师口述总结要绝妙的多,我理解这就是语文中的“说”的外显。除此还有每周三至四名同学“名著阅读”读书日记分享,每人次不少于3分钟,站在讲台,侃侃而谈,用自己的声音述说阅读心得,我看到学生分享时的眉开眼笑的样子。

其次是每周三次左右的字、词、文的听写,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不断强化基本功,让学生听起来,写起来,甫于适当的量化评分,让学生体验成就感,让学习成果看得见。

第三是每两周或三周办一张“名著阅读探究性班报”,以小组为单位,整合资源,发挥小组的才能,各项神通,以“写、画、设计”等方式调动小组成员的共同参与,让语文学习的成果依托班报这种载体呈现,成果的展现让参与深有感触。我常说,能独立或小组之间完成一份高质量的“名著阅读班报”不亚于做一张高质量的语文好试卷,其效果和价值是等同的,何况我们的语文学习不仅仅靠刷题便能提升成绩,更多是需要我们所有的同学的生命在场及全身心的参与,一次次的活动锻造中,让我看到了同学们“眼中有光”,以及展示出的良好的精神面貌。

具体措施:

班上有62人,人数确实够多。

如何来布置作业,这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切不可一锅粥来安排。若没有计划性的分层指导作业,就是不负责任的作业,于大多数学生来讲,是没有多少进步的,眉毛胡子一把抓也不利于教师的分层教学,弄不好教师最后就是“吃力不讨好”,付出了辛劳却得不到相应的反馈,因为方法不符合学情,这样的教学是事倍功半,这是我们要警惕的。

社会发展如此迅猛,但我们的教育仍然在重复昨天的故事,从根本上来讲还是延续上世纪八九十年时代的教学模式,所在学校的大环境基本上没有创新,老师也懒得去思考创新,就是“依葫芦画瓢”,说的直白一点,就是应付性的工作,得过且过。现实中,学校管理也是极其粗糙,也不懂得如何来做真教育。在夹缝中来求得生存和发展,我们教师要不断来学习新的思想拓宽视野,试着让自己“走出去”来提升自己。

以我的初语课堂教学为例,如何创造性的来开展工作,这确实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目前,我的考虑是根据期中考试的成绩,分成1—20名,21—30名,31—60名,实际上就是分成三个层次。平日里授课没有办法就是统一的方式,讲解课文就难顾得上个体差异,只能是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理解能力来接受,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课后及晚班的作业可以根据以上的分类,甫以相关的作业,比如1—20名的同学,完成2本练习册,坚持每天写好名著阅读笔记,要有自己的心得体会,读读写写的词语自行安排;21—30名,完成2本练习册,对名著阅读的内容可以适当摘抄,读读写写抄写1遍;31—60名,完成1本练习册,对名著阅读的内容可以照抄,读读写写抄写2遍;这个做法可以尝试一下才知道实施的效果如何。

有老师会质疑,这样的工作就是你的的提分高招,我想说的是只要把简单的事“扎实做,重复做”,一言以蔽之,简单的是重复做,就是妙招绝招,所谓有量变才会有质变就是这个道理。

参与课堂问答,单科或总分1—20名,回答正确+2分;21—30名,回答正确+2.5分;31—60名,回答正确+3分。鼓励自主踊跃发言,加分比例更大,目的是鼓励更多的同学积极参与课堂问答,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提分来自于日常教学的每一个过程,每一个环节,教师落实常规督促。这份恒心也是提分的高招。

体验成就感:

让学生不断尝试来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有了学习的动力,自然学习成绩定会不断提升,这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只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有源源不断的后劲。除了极少数学生自觉和天赋外,绝大多数学生需要外在的驱动力促使自己不断进步,人的本性都是喜欢自由,学习意味着痛苦。唯有施以合适的学习目标,我们的学生才能找得到学习的奋斗方向。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