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式父母成了“扫兴”的代名词,你还会继续吗?

2023-11-28  本文已影响0人  老许日日谈

01

今天看到了这样的灵魂拷问,因为我即是父母也是子女,中国式的父母,真的成了扫兴的代名词吗?

我反思自己当子女后对父母的感觉,再反思在教育两个孩子以来的感觉,有时候真的觉得挺无语的,因为很多感觉只能感觉,只有意会,不可言传,也许就是这个意思吧?

02

父亲从小的家教特别严格,也可能这样成就我们兄妹三人从农村到城市来奔波。

到底是好还是坏,但至少比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好很多。

记忆中很深刻的是,一到田地里,看到虫子我就会尖叫不已,而且这也是一种无意识的状态。

一直持续到现在,不能看到软体动物。

这样的人,如果留在了农村,不知道结果会是怎么去过,此处并不是否认农村不好,只是设想一下,如果自己没有读书出来的结果。

说个实话,因为父亲的从严管教,才会有我们的今天,虽然小时候也会恨父亲的专制,但成年后,更多的还是感激。(我们都是70-80后)

但是今天看到评论区的各种评论以后,我的发现是,可能现在的网络世界,可能更多的是年轻人的世界了。

03

和父母的感情越来越平和以后,也是自己年龄越来越大的时候。

父母的管教可能有时候是让人极度压抑,但父母也是一种期望值过高的表现吧。

想想父母一辈子修地球,最大的愿望就是我们能够来城市生活,最终,他们的管教也成就了他们的梦想。

但至少我们也没有什么大的损失啊。

但现在的评论,感觉年轻人,真的太需要自由了。

也确实如此。

04

最近的与女儿陪读,感谢娃儿对自由的追求,真的超乎我的想像。

女儿一年级,我也是非常佛系,大班期间,基本什么也没有接触,基本是原生态的状态。

我自我认为,这样学校教育起来岂不是更香。

但实际结果是各种毒打。

先是写字不会,然后一边哭一边写。

拼音不会,天天在往前赶紧,然后女儿一边哭一边读。

然后就是小测验不会,每次表扬,全班37人,表扬34人,单独没有她。

出现这些情况的时候,我开始思考,难道,我对娃儿的发挥天性教育,真的出问题了?

我只希望女儿平平常常的做个中等生,但目前的情形,就是中等生,也得要提前那么一下。

但女儿的状态,如果提出更高的要求,就会进入一种战斗模式。

成人眼里的很多简单,但对于一个一年级的娃儿,想达到,真的需要足够的努力。

自然,先生成了那个不受欢喜的人儿了。

天天的陪学,让先生的血压一次次飙升。

想必,未来的女儿评论,也会跟截图一样。

05

先不论,到底要不要成为父母。

但生了两个孩子后,我们夫妻一直在修行,一直致力于既让孩子满意,又能在社会生存的地步。

因为我们终究会和孩子分开,因为我们生孩子的最终,也是为了培养一个社会人。

但作为父母,总希望孩子在去社会之前羽毛会丰满一些。

这种丰满,也许就会需要牺牲一点点自由的代价。

也许是我过于当真,父母到底扫不扫兴,每个人的体验都不同。

但至少,两代人的矛盾,中间夹杂最多的还是爱的交流和涌动。

每代人都要换位思考,才会求得最好的和谐。

你有更好的方法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