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工业互联网:比大数据更大 2018-9-25
工业互联网:比大数据更大 2018-9-25
任何行为本身都会产生数据,大数据是拥有数据的本质,是你对这个世界,你对这些人,你对这些企业,你对这个时代,有了一个更全面而清楚的认知,你能理解这些人的需求,你能理解这个世界的任何的变化。让数据融入到业务和产品的流程里去,数据和业务齿合在一起转时,企业对数据的挖掘和理解就会越来越强,最终数据不仅可以产生价值,还可以直接催生产品,此时的数据,就可被定义为生产资料。
实体流水无痕,电商风过留香!
决策新思维:——让数据主动参与决策
在海量数据面前,处理数据的效率就是企业的生命。“大数据”正在对每个领域都造成影响,在商业、经济和其他领域中,决策行为将日益基于数据分析做出,而不是像过去更多凭借经验和直觉。而在公共卫生、经济预测等领域,“大数据”的预见能力已经开始崭露头角。
A 大数据的本质:生产资料、预测
B 数据即服务:数据驱动从商业智能到消费智能
C 工业互联网:比大数据更大
有墙的花园------------------------------------------------------
2006年经济学家唐·泰普斯科特(Don Tapscott)在《维基经济学》中指出,人类已经进入了共享时代:“失败者创建的是网页,而胜利者创建的是生机勃勃的社区;失败者创建的是有墙的花园,而胜利者创建的则是一个公共的场所;失败者精心守护他们的数据和软件界面,而胜利者则将资源与每个人共享。”这一理念后来被认为是网络2.0时代的核心理念。以用户为中心,注重用户交互,让用户参与共同建设的网络2.0同样适用于政府,最近几年各国政府的一系列举措标志着政府2.0时代的到来。
中国确实没有大数据的土壤。“差不多先生”、“大概齐”的文化标签一直存在。很多时候,各级政府不太需要“大数据”,形成决策的关键性数据只有一个数字比率(GDP)而已;其二,对于行业主管机构来说,它们拥有大量原始数据,但它们还在试探、摸索数据开放的尺度,比如说,是开放原始数据,还是开放经过各种加工的数据?是转让给拥有更高级计算和储存能力的大型数据公司,还是将数据开源,与各种各样的企业共享?其三,数据挖掘的工具价值并没有完全被认同。在这个领域,硬件和软件的发展并不十分成熟。
智能互联的机器,可能成为“社交”的主体。通用电气现在强调的工业互联网,是通过智能的机器,加上分析的功能,以移动的方式给生产力带来革命性的提高。
2013.6.3北京工业互联网领袖论坛:通用电气公司全球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CEO)杰夫·伊梅尔特说,工业互联网将实体工业与虚拟网络结合,在未来将以革命性的方式极大促进生产力的提高。而中国在这一领域拥有巨大的发展优势,从现在到2030年,工业互联网将可能为中国经济带来累计3万亿美元的GDP增量。英特尔预计,到2015年全球互联设备将会超过150亿个,全球数据中心IP流量也将达到每年4.8ZB思科计,99.4%的物理对象至今尚未连接到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有可能释放上万倍的经济增量。物联网1.0时代:本质上是传统行业信息化,十二五规划里提了九大领域: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安防、智能医疗、智能家居九大领域。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传统行业。物联网2.0:等待爆发的力量。1、任何物之间可互联,2、物与物相联形成开放的基础物联网络,3、基础物联网络为上层应用提供开放接口,4、上层应用独立于基础物联网络。物联网2.0,是需要每个物真正具备互联对话的能力,比如智能电表能够跟电冰箱对话,进行节能控制;电视能跟电灯对话,根据节目进行亮度调节;电源能跟汽车对话,汽车没电自动去充电。
大数据应用必须与业务需求相结合。各行业在决定采用大数据分析工具之前,应该先搞清楚几个问题,比如数据从哪里来,数据的质量如何,数据可以做什么用,数据的价值如何等。
数据是否丰富和开放。大数据从本质上要求信息开放,而信息开放是一个复杂问题。有些涉及行业内部竞争,受到商业因素影响,企业不愿意开放;有些涉及个人或者行业本身的隐私或机密,无法开放。在大数据应用的过程中,对互联网用户隐私权和数据的保护,是开放信息时的重要考虑因素。
是否掌握强大的数据分析工具。要以低成本和可扩展的方式处理大数据,这就需要对整个IT架构进行重构,开发先进的软件平台和算法。这方面,国外又一次走在我们前面。特别是近年来以开源模式发展起来的Hadoop等大数据处理软件平台及其相关产业,已经在美国初步形成。
管理理念和运作方式能否适配数据化决策。大数据开发的根本目的是以数据分析为基础,帮助人们作出更明智的决策,优化企业和社会运转。哈佛商业评论说,大数据本质上是“一场管理革命”。大数据时代的决策不能仅凭经验,要拿数据说话。因此,大数据能够真正发挥作用,深层次看,还要改善我们的管理模式,需要管理方式和架构与大数据技术工具相适配。这或许是我们最难迈过的一道坎了。
过去3年产生的数据量比以往4万年的数据量还要多,据IDC监测统计结果,2011年全球数据总量已经达到1.8ZB(1ZB相当于13亿中国人每人一台1000G容量的电脑所储存的信息量),而这个数值还在以每两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0年全球将总共拥有35ZB的数据量,增长近20倍。
企业数据的三种类型: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结构化数据是储存在数据库中的数据,占大数据的10%;非结构数据是和人类密切相关的数字,广泛存在于社交网络、物联网、电子商务等之中,比如邮件、视频、微博、帖子、手机呼叫、网页点击等,占大数据的90%,其产生伴随着社交网络、移动计算和传感器等新的渠道和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应用。
去过的地方、做过的事情、相处过的人、买过的东西甚至睡眠质量等等,当我们记录并分享这些信息时也同时绘出了一个个自我模型。未来也许有可能将数据进行融合,用户的各种信息得以呈现在一个全景图里面,即使在完全陌生的城市,借助这种服务,你也能知道附近哪家店支持支付宝付款,微博上哪个网友刚刚在附近的咖啡店歇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