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成长励志想法

慢慢来,比较快

2019-04-01  本文已影响0人  温暖的佳佳

吃快餐、忙工作、急结婚……我们需要时刻看着钟表,计划自己的人生:一步到位、名利双收、嫁入豪门、一夜暴富、35岁退休…

我们过度追求着速度和效率,把太多的过程不断删减、再删减,省略、再省略。票子、房子、车子、位子将我们的生活绷得紧紧的。

从什么时间开始,我们的生活被按下了快进键?

01快,始料未及

改革开放后,“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成了全民族的心声,我们的生活被按下了快进键。

19世纪末,美国传教士雅瑟•亨•史密斯曾写过一本书《中国人的性格》,其中专门一个章节用来讲“漠视时间”。

“对中国人来说,盎格鲁—撒克逊人经常性的急躁不仅是不可理解的,而且完全是非理智的。

很显然3,中国人不喜欢我们的人格中所具有的这一品性,正如我们也不喜欢他们缺乏诚信一样。

无论如何,要让一个中国人感到行动迅速敏捷的重要性,那是很困难的。

最有趣的是,史密斯认为中国人漠视时间正表现在他们的勤劳之中,他们不停地劳作,实际上是在不停地浪费时间,他们一点也不担心做无用功或者返工。

几十年后,这种状态发生了逆转,由盎格鲁—撒克逊人经常性的急躁变成了中国人的经常性急躁。

尤其是“五四”运动后,启蒙者们对泥泞的状态恨之愈深,对改变现状的渴求也愈加强烈。

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十个年间,也就是改革开放后,“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变成了全民族的心声。大干快上,成为时代的关键词。

02快,却没有了方向

北大社会学教授夏学銮表示,中国目前可能还不具备实现“慢生活”的社会经济条件。

资本主义用了一百多年走过的历程,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赶上发展中经济大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经济大国。

不过,因为发展速度快,也留下了问题。人浮躁的心态越来越强,欲望是点燃人心浮躁的火把,“急的人生、急的追求、急的心态。”

加上互联网技术浪潮的快速发展,加快了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是在大城市,“快”就越是一种躲不开的潮流。

尤其是年轻人,浮躁心态更甚,进入社会刚几年,就想“一夜暴富”。

一言不合就“裸辞”“闪辞”, “出名要趁早”,“身登青云梯”,“这山望着那山高”,缺乏定力,频繁跳槽,希望以此来增加收入或谋求高位,很快陷入心态失衡的境地。

错的不是“快”,是急功近利,是急躁...节奏可能是最重要的。

03慢,也是快

人生,不是一条直线。

慢慢来,比较快

在武侠小说里,少林派有一门很厉害的功夫叫“一指弹”。单单一根手指,就能置人于死地。

然而这一招,练起来却不容易:拜门入师后先学少林长拳,再学罗汉拳,然后学伏虎拳,内功外功有相当功底后,才开始学韦陀掌,再接着是散花掌,而后是波罗密手,这一系列的功夫学到家后,最后才轮到一指弹。

俞敏洪:急事慢做,把眼前的事做好,一切就都好了

新东方董事长兼总裁俞敏洪的成长故事也是如此。

俞敏洪从小学习差劲,连续考了三次大学,英语从33分、55分,考到98分,出人意料的进了北京大学。

北大是什么地方?人人都是学霸,人人都比俞敏洪聪明能干,所以,俞敏洪经常是被嘲笑的对象。

他概括上大学有三件事:知识、友谊、爱情。但他学识不如人,聪慧不如人,身体不如人,交女朋友更不如人……他曾经也怅惘。

不过,俞敏洪在医院里做了两件对他的人生产生很大影响的事情。

第一件事情:读书。

住院期间,他几乎一天读一本书,读完了200本书。包括文学、哲学、诗歌、散文、历史名著等。

第二件事情:背单词。

为了打发时间,他平均每天背50个单词。到年底时,他的词汇量已经从原来的八千多个上升到两万多个。等他回到学校时已经成为同学身边的“活字典”。

1991年,俞敏洪被迫辞去了北大英语教师一职,生活愈加艰难,前途似乎到了暗无天日的地步。

但正是这些折磨使他找到了新的机会。尽管留学失败,俞敏洪却对出国的考试和流程了如指掌,还对培训行业十分熟悉,他决定彻底加入培训行业。

后来才有了新东方赴美上市的故事……

“急事慢做,任何事情,都可以加速过程,但不能省略过程。”俞敏洪说。

04节奏,更重要

古人云:“学如弓弩,才如箭镞。”是指必须有深厚的学养和积淀,才华之箭方能射得更准更远。

可见,长时间的修炼内功、夯实基础是必要的,唯有如此,才有持续的爆发力,这是自古而来的道理。

任何爆发都需要一个沉淀的阶段,不能一心只想着做“质变”的突破性工作,而要注重“量变”的积累性工作。

保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有可能收获不平凡。

就像田忌赛马:什么时候,放什么马。你的竞争对手放快马的时候,你就一定要放快马吗?还是根据你的判断,这个时候忍一忍?当它的快马跑完了,只有慢马了,这个时候你可以放你的快马,一决胜负。

所以,速度的重要性有时候并不比节奏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