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说——霜降
秋霜降
落叶黄
谁家小儿呼夜凉?
红衣荡
拜高堂
谁家少年娶娇娘?
糟米糠
挂蛛网
谁家妇人守旧房?
长街长
竖高墙
谁家斯人未还乡?
兴许秋天自古便是沾染了一身的愁绪,让人不由自主的愁想满篇。除开刘梦得的那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似乎文人墨客们都极难跳出这个怪圈。大概这就是秋天的魅力,冷漠凄清又惆怅。霜降是秋天收尾的最末节气,别谈这收尾的落寞,听起来便多了一种薄寒意。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从白露到到霜降,不过一个月的时间。在二十四个节气里,跟水相关的节气就有六个,由水到露,由露到霜,由霜到雪,一年四季,轮回不止。如果说百花、翠柳、黄叶这些活物是分别是春夏秋的使者,那秋至冬的时刻,霜便是冬的使者,霜意味着凛冬将至,寒风不断。在易经中对于坤卦就有这样的爻辞:“履霜,坚冰至。”一直以来大自然都给予万物善意提醒,提前做好过冬的准备,这样的现象处处可见。就好比那地震前的奇象,雷暴前的闪光,暴雨前的乌云。保持虔诚的心态,这一切切都需要热爱生活的人去发现,希望之光自然会洒满心头,温暖心房。
节气本身便是一个空洞的名词,远不如感官上得来的干脆。霜降是秋最后的狂欢,层层枯叶铺满了青苔石阶的两侧,见识过春天的娇嫩,夏日的狂躁,叶儿便披上了岁月赐予的金黄,如果你有心拾取一片,举起来对着光,叶脉一条条、一段段的若隐若现,就好像是它走过的每一条路,起点相同,似乎终点也一样。
这个时节的天气总是让人诟病的,清早起来看不见些许光彩,一层灰蒙蒙的东西盖住了整片苍穹,压抑的气氛弄的人不由烦躁起来远处的高楼越往高处看就越显得朦胧,秋冬季的雾霾总是比春夏时分的更加醇厚,更加频繁,一连很多天都见不到什么阳光。不由得想起了一句经典台词
“We humans are more concerned with having than with being. ”
“我们人类更关心的是拥有,而不是存在。”
我也不是什么高尚的卫道士,对于雾霾,除了说几句不痛不痒的话,就再也做不了什么了。本质上,人类总是认为自己是与众不同的存在,所以把人类存在、拥有的权利建立在自己的独特性上,把自己跟其他的一切划上了分界线,自以为是的建立了一个框架企图用它来解释人类自身,以便忘却原本难以理解的体系。不管是人类这个整体,还是明确出来的人类单独的个体,私欲似乎是首要条件。诚然。高楼林立了,汽车奔驰了,吃得好了,可原有世界秩序也崩塌了,只谈索求,不提回报,谁又能知道万物的耐心又有多久呢。对于人来说,拥有的意义是大于生存的。
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
一候豺乃祭兽。传说豺狼这个时节开始捕猎食物,先陈列出来,似祭拜一番再食用,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獭亦祭鱼,鹰亦祭鸟,豺亦祭兽。这远跨三季的节气里都出现了动物为主体的祭祀,实在是让人困惑,这一番祭祀是为了感谢自然的恩赐,或是一种类人般对诸神的崇拜,还是对猎物自身的愧疚,我们无从得知,因为妄想用人类自身的思维与习惯体系去解读其他生命,本就是一种错误的行为。
二候草木黄落。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岁月也不是白白行走的使徒,在它走过每一寸每一片的土地,都留下它的痕迹。如草如木,年前的千山一碧尚在心前,年后的枫林尽染便占据下眼球。也对,分不清孰强孰弱,毕竟岁月有别,光景各异。每一个季节都值得去把握,每一抹韶光都值得去珍藏。
三候蜇虫咸俯。霜降之后的残秋,天净而阴冷。凝露而成的白霜,从天而降,凋零了清天,凋冷了厚土。百虫不忍这般熬煎,掩下各自的声息,埋藏在深土里,等候着春天,等候着希望。
霜降掀起了层层白霜,不单单使得那万物枯衰,百花凋零。也成就了橘之甘,柿之艳。
橘子是算是在我记忆里最便宜的水果了,产量多的时候,几块钱就能买一大口袋。橘子,分两种。如果没经霜,便不会黄熟,味道大概就不会那么酸甜。青色的橘子,带着厚厚的果皮。散发着淡淡的,略略刺鼻的清香。吃它,得稍微出点力,用力的从中间掰开,白黄黄的瓤自然而然地张开了边,稍尝几口,冷滋滋的酸意立刻让牙酸倒。所以,我一向是不甚理解食青橘子人的口味,太酸太涩。
待熬到了霜降,橘子打满了霜,在深秋的末尾,终于披上秋的专属色,那枝头上的青绿瞬间会转为金黄。虽然少了几抹清香,外壳也松弛了许多,但这样的橘子恰是最合人意的。那娇黄色的果皮一触即破。剥开了的橘子那一刻的感觉,是极其的欢喜。酝酿了整个秋天的净香,在绽开的瞬间便全部释放。除去了那果肉上的一层纱,便能看见真真切切包裹着可口的肉汁。玲珑里透着肆意的冷媚,隐着黄澄澄的娇羞。务必不要被它清凉的汁水所迷惑。回想起儿时,抵抗力太差,总是沾染上几许秋燥。被橘子的这些清透所迷惑,误以为是克制火气的利器,却因一不小心贪欢其中的美味,反而惹得一身火气会愈加严重。
还有柿子,也得经过了霜降,打满一身白霜,让整个生命都完成了质的升华。由内到外的身躯,由油青变成橘黄色。兴许柿子还濡染了白霜特有的湿漉,弥散着清凉的香波,吸引着柿蒂虫与柿子默契的完成配合,将最后的金黄转化为热情的火红。地里人叫它们为哄柿,看起来油光光的,深红的果肉晶莹剔透,是最软最嫩的那般。买完提回家的路上,总是得小心翼翼得,生怕那脆软的身体经不起折腾,一个不留神便碰坏它的皮表。
之所以喜欢上柿子,无非这是一种懒人的食物。没有繁文缛节的步骤,不需太过费神。只要给皮划个小口,稚嫩的表层骤然裂开,红色皮表下掩盖的果肉,更加红艳地淌了出来。生怕浪费一滴汁水,抓紧吸溜一口。那果肉在嘴里没有丝毫的阻碍,透过所有的防线,用火红热情的汁水承载起凝厚的甘甜柔润,宣泄而下,直达人的脾胃,用不了几秒钟,就能把它吞吐个干净。还有更懒得人直接将柿子送至给了大自然,在阳光与空气的百般揉搓下,柿子渐渐妥协下来,脱去了贯穿全身的汁水。渐渐干涩,制成柿饼。那外围的裹了一层透白晶莹的粉末叫做柿霜,每一粒粉末即是每一滴汁水凝结而成的产物,也是对于残秋天里赐下霜降的感激与模仿。毕竟,霜越多,意味着汁水愈多,意味着秋意也愈浓,那饼也会愈加美味。
有时候我在想,总结出节气的人大致是这个世界人最浪漫的人,寒来暑往,春夏秋冬,这些我们看起来趋近于平常的东西,他却是从365个日日夜夜中抽丝剥茧出来的结果。所以,特别想有这样的一个人,几十年如一日,波澜不惊,岁月静好,我猜的透你的字迹,你吃的出我的咸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