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不是无情物
这次的三天团体,与以往不同,加入了梦的部分——每个人分享一个自己的梦。
作为一个做梦却从来记不住的人来说是多么的困难,听到这一消息的时候我是惊慌的。
但也许是受了潜意识的影响,第一天团体结束后晚上我就做了一个梦。
梦是这样的:我和同学们一起去海边捉螃蟹,中途有同学生吃起螃蟹来。
第二天讨论的时候,有同学说这个梦是对我固有价值观的冲击。
其实这个梦挺应景的,当时的我也很渴望去品尝生螃蟹,回到现实来看:最近这一段时间,我也在突破自己,突破自己固有的价值观。比如,说一些自己之前不可能说的“骚话”……
当大家谈到自己的梦的时候,我努力地练习自己的联想和共情能力,努力地想体验到他们的感受。但总是会发生偏差,在这过程中我带入了自己的感受。
就像在无聊的时候每个人都想摆脱这种感受,而最恰当的方式却是放空自己,看到并知道它的来源。当我放空自己并带入的时候才能体会到别人的感受。
我们还讨论到的一个话题是与父母的相处模式和自己的成长经历。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游子吟》
一首老少皆知的古诗道尽了母亲对孩子的关心、爱与牵挂。
大部分父母都尽自己所能的养育着孩子,却总是一不小心在孩子心中留下“伤痕”。
这些“伤痕”伴随着我们成长,也一直隐藏在我们心中,虽然我知道他们自己也没意识到这会伤到我们,但现在想起来真的还有点伤心和委屈。
从小我就不会表达情绪,有愤怒、委屈……都只在自己心里发生,一直都是在心里上演“后宫戏”。
这次的团体让我觉得很轻松,没有之前那么沉重。
之前我有很多怕的东西。我怕大家的目光注视着我;我怕自己的伤痕血淋淋的展现在大家眼前;我怕当我攻击父母的时候他们那怪异的眼神、紧蹙的眉头……
但这些“后宫戏”都没有真实发生。
许是这次的团体浓度高,让我有了安全感和归属感,放下了心中的戒备。做到第二天的时候我怕的那些东西全都展现在了大家眼前,我也不那么怕了,“肆无忌惮”地说着我想说的话。
回忆“伤痕”,对于现在的我来说也没有那么不堪一击了。
我也努力想把“佛系”的自己进化成佛道双修。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也让我分清了哪些责任是我需要负责的,哪些不是我需要负责的。
生活中,有些家长不能为自己的情绪负责,就让孩子来负责。比如,自己因为一些事情产生情绪,看到孩子后更生气,就说自己有情绪都是孩子的问题。
还有一些家长是让孩子为自己负责,什么因为有了孩子,所以自己不能做想做的事情,孩子没给自己争气等等。
只是想跟家长说:别把什么问题都归到孩子身上,就算在你成长过程中你的父母是这么对你的,但是有没有听到这么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也请不要把你觉得好的东西都给孩子,你觉得这是孩子需要的,但这未必是孩子真正需要的。
你给了孩子很多的鸡汤,也许他只是需要一碗清水;他摔伤了,你觉得他需要一个创客贴,也许他只是需要你一个拥抱。
我们何尝不知道摔伤了要用创可贴,只是更需要心理上的支持罢了。
通过这次的团体,让我有了重新探索与父母之间相处模式的想法,不再停留在吵架和冷暴力的模式中。
环顾周围的家人吵完架大家的模式都是你不理我,我不理你,过一两天关系就缓和了,像什么都没发生,但情绪似乎被我们忽略了,变成了“压箱底”的东西。并且还有着改变家庭模式的“艰巨”任务。
团体——一个有了情绪可以被人理解、支持并且不会受到批评的地方。
过去的事情不是我们的绊脚石,而是我们的踏脚石。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