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7
再一次看罗素《的西方哲学史》,特别是关于下卷第二篇”从卢梭到现代”部分,罗素对康德、
黑格尔、叔本华、尼采、马克思、柏格森、詹姆士、杜威哲学的点评,越来越感觉罗素的哲学思想、人生观上的缺憾。
1、 给我的看法是:在罗素思想深处,传统的哲学观念根深蒂固,认为一定有个可以被 主体所认识的客观世界,主体和客体必定是有区别的;所以,作为一个主客体对立二元论者,在他看来,只有专心去探索这客观世界的本质的哲学家,才称得上一个纯粹的哲学家,尽管他也认为,“中性——一元论”可能是对的,“我深信在这个问题上詹姆士有一部分是正确的。。。我原先不这样认为,后来詹姆士以及与他意见相同的人使我相信了他的学说是对的。”但思想深处,他总免不了持二元论。
这个世界,到底是否存在主客体的二元对立?可以说,传统的西方哲学,基本上认为存在的,至于东方,则模棱两可,不作分析,往往是不分主客、体用一体混在一起讲——东方哲学实际得多,不去单独探究这人之外的物质世界,重在人与所处社会、环境的关系调整。
在量子理论提出之前,持经典物理理论的经典物理学家,包括提出光子说、为量子理论打开希望之门的爱因斯坦,都认为有一个存在严格因果关系、主客界限分明、可以被认识的客观世界,自觉不自觉的都持二元论。可是,量子理论,尽管还有很多不完备的地方,需要我们后人进一步去探索、去补充、去完善,但在基本上推翻传统的经典物理理论,却是勿庸置疑的。或许确实存在一个这样的客观世界,但这样的客观世界却永远不可能被人所认识,人只能认识自己所能认识的世界——人与这个世界为一体的世界,其他的,退相干也好、平行宇宙也罢,就如佛家所说的百千万世界、十方世界,都与人无关。对于这个世界,适用的、能用的,只是人择原理。
据我看来,这个世界,从根本上讲,没有意识,只有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与粒子所具有的能量。一切都是基本粒子之间的能量转换与基本之间粒子的相互作用关系——粒子在相互接触时,或是之间进行了能量交接,如光子、中间玻色子、胶子、甚至以后可能会发现的引力子,或是粒子之间碰撞反射——如卢瑟福用@粒子轰射金箔产生反射。人在观察这个世界的过程中,构成自身的基本粒子给了自身以外的、构成所观察对象的基本粒子一个作用力,而所观察对象的反作用力作用到自身,就构成了自身对所观察对象的印象与认识。所谓意识,只不过因为人构成人体的基本粒_的排列结构更为精巧复杂,从而导致粒子之间产生了某种目前仍不为我们所知的作用_如果有一种结构如组成我们人体的基本粒子排列一样精巧复杂的计算机,或许,一样会产生如我们所特有的意识。
好了,这些题外话不多讲,我们回过头来,说罗素的哲学思想。
2、 就算存在主客体的对立,有一个客观存在的、永远不能为我们所知的真实世界,但这个世界对我们而言,又有什么意义呢?一个纯粹的哲学家,最终探索出了这个客观世界的本质,难道说,这就算哲学家的终极目标完成了?就好比最高明的科学家,发明了最先进的工具,难道发明这个工具,然后摆放在那里就行了?如果不能为人所用,发明这个工具又有什么意义?
3、 如果说当然是要能为人所用,那么既然为人所用,问题就来了?正如罗素所说的:“科学技术不像宗教,它在道德上是中立的;它保证人类能够做出奇迹,但是并不告诉人该做出什么奇迹。在这点上,它就不够圆满。。。。。目的不再考察,只崇尚方法的巧妙。这又是一种疯狂。在今天,这是最危险的一种,对付这种疯狂,理智健全的哲学应当作一服解毒剂。”工具是没有善恶好坏之分的,就如刀,它可用来切菜,也可以用来砍人;生物技术、智能机器的发展,可以造福人类,但却也可以将人类引向灭亡。关键看它掌握在谁手里、怎么去利用它。这就涉及到道德问题。
4、 而恰恰罗素却对道德,包括社会主义、共产党持一种偏见,甚至反对的态度。他说:“中世纪时把恭敬做得更远甚于以前,对神的谦卑是基督教的首要义务。独创性被这种自缚态度束缚住,伟大的创见几乎不是不可能的”、“他(杜威)相信了通过暴力革命造成独裁政治不是达到良好社会的方法。虽然他在一切经济问题都非常主张改进,但他从来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有一次我听他说,他既然好不容易从正统神学中把自己解放出来,就不去用另一套神学作茧自缚。在所有这些地方,他的观点和我个人的几乎完全相同”、“这类道德家认为凡是不追求感官快乐的人,就必定要完全避免快乐而过着有德行的生活。这是一个错误,它造成了说不尽的害处。”、“如果德行是唯一的善,那么就没有理由要反对残酷与不正义。。。”、“如果德行竟至于一事无成的话,那么一近代人的头脑是很难对有德的生活感到热情的。”从罗素对斯多葛派、太儒派、康德、马克思等所有哲学家哲学思想的评判来看,罗素是对道德、集权、辩证唯物主义是有偏见的。
5、 这说明罗素多少有种理想的情怀,而缺少正视现实而加以解决的勇气与眼光。虽然他在现实中,是一个很现实、会过生活、能把生活过好的人,这点,从他的《幸福之路》可以看出,但在该本中,从他对生活的态度,也可以他反映出他的哲学思想:现实、从外界寻找幸福、而不是用一种内在的道德自律来要求的自己。
6、 但这所有的一切,又都不影响罗素的伟大,可以说,他对现实的问题的思考、对未来的担忧,成就了他的伟大。他说:“理想主义和爱好权势相结合的结果,就一再地把人引向了歧途,并且就在今天还在如此”、“我厌恶尼采,是因为他喜欢冥想痛苦,因为他把自负升格为一种义务,因为他最钦佩的人是一些征服者,这些人的光荣就在于有叫人死掉的聪明,但是我认为反对他的哲学的根本理由,也和反对任何不愉快但内在一贯的伦理观的根本理由一样,不在于诉诸事实,而在于诉诸感情。”。。。。在他对众多哲学家哲学思想的评判上,我们可以看出,罗素具有一种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
7丶 罗素的对西方哲学思想的种种评判表明,西方平等、自由、博爱的价值观念刻在了他内心,不可避免地打上了他所时代、所处环境的烙印,在这方面,他可以称得上是个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但也正因为他所处时代、环境的限制,让他只是他不自知而已。一方面,他努力想寻找一种解决世界问题的根本途径,但另一方面,过于理想的追求,却导致他对任何一种所处时代的合理解决方法不予认同。从这方面来说,他的思想是复杂且多少有些矛盾的。
8丶 本来,中西方思想都是站在对上帝(上天)的崇拜的同一起点上的。但中国过于现实、带政治权威的、不容置疑的教条似的道德精神理念(尧、舜、禹、文武王、周公),导致几千年来,中国基本上在用精神这条腿走路,对精神之外的物质世界很少追问,从而阻碍了科技的发展;而西方则相反,在中世纪之前,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没有政治权威来制约的环境,使得他们在思考精神的同时,形成了一种追问精神背后的世界本源的传统,而在打破中世纪长期精神压制这条枷锁后,他们这种传统活力加倍迸发出来,直接推动了文艺复兴以来科技的蓬勃发展,但或许是因为曾受精神压制的缘故、或许因为重世界本源探索的传统,结果使得他们用物质这条腿,跛腿狂奔,再不愿意用精神这条腿来支撑,好在现在一些明智的西方思想家,意识到了只用物质这条跛腿走路的弊端,开始反思,得用两条腿同时走,于是认为,要解决二十一世纪的问题,需要在中国古代思想中寻找解决办法。至于中国,在换上物质这条腿走路的时候,能否意识到,也少不了精神这条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