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说给最好的自己小白学理财

毕业两年,穷二代如何在魔都买房

2016-04-28  本文已影响480人  关蓝雪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文/关蓝雪

还有两个多月我们就毕业满2年了,今年3月在魔都买了套小房子,正在准备装修。有些朋友问我,你是怎样做到毕业两年就在魔都买房的?也有些人会猜测可能我们家或者我老公家比较有钱,帮我们出了大部分首付。但是,我想说,作为穷二代的我们,从来都以啃老为耻,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得到想要的房子车子等生活所需。

在房价如此癫狂的年代,每一个在一线城市购房的工薪阶层都有一段血泪史。我也曾无数次的纠结,很多次都想逃离北上广,但最后还是决定在魔都安定下来。所以,我想把这些经历记录下来,这也是一种成长。

01 虽然我很穷,但我也有一颗买房的心

2013年研二快要结束的时候,因为看不清未来的方向,我打消了继续读博的念头,想先工作几年再说。为了给自己证明这个选择是对的,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在读博的同学们毕业前买个房。

那时候我还不知道会去哪里工作,北上广还在我排斥的城市之列。我也没有预料到找工作所遇到的种种困难,所以对现实充满了乐观的期望。

既然不读博了,实验和论文达到了毕业的要求后,我就去找公司实习了。农学的孩子找工作的各种困难就不说了,985也没什么卵用。然后迫于现实的压力,我转了行,为了能够以后两个人在同一个城市工作,就阴差阳错的来了魔都。

我很庆幸自己前两年是以继续读博的心态在读研,这让我一直以来都是全额奖学金,免去了学费的负累。读研三年,除了正常的助研津贴外,奖学金、兼职、比赛奖金和实习工资这些杂七杂八的收入,让我在毕业时有了3万左右的存款。

02 可以不会理财,但至少得学会存钱

毕业后来到魔都,虽然并没有对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感到太多不适应,但却再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什么兼职了。工作后,我和W先生的全部收入就只有工资。我在生物行业,W先生在汽车行业,都算不得什么高薪。

关于理财,我和W先生都属于很保守的类型,搞不懂的东西从不敢轻易触碰。比如股票和基金,到现在都还没玩过,也是担心买房的时候不能及时地把钱撤出来。

虽然余额宝利率也还可以,但总觉得钱放里面不安全,不是担心阿里的防盗刷系统,主要是对自己控制消费的能力没信心。我不是一个典型的剁手族,但很多时候也是控制不住买买买的冲动。几十块钱的东西当时觉得不贵就买了,可也禁不住次数的累加啊。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放很多钱,到现在为止我的余额宝增值的利息都没有超过200块。

理财小白又自制力不强的人只能用笨方法了,能够在毕业两年内攒够30多万,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记账和强制定存。

在手机APP上记账也挺方便,到现在已经坚持三年多了。毕业后,在我的强烈要求下,W先生也加入了坚持记账的行列。一开始W先生是拒绝的,但是现在已经形成习惯,花了钱不记账就觉得不舒服。

虽然记账并不能让收入增加,但会让你感觉到存款一点点增加的快乐。而且可以每月进行清晰的消费分析,也会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花钱花得肉疼,这样便会思考哪些是不必要的开支,尽量节省掉那项开支。比如在外面吃顿饭,两个人20块钱肯定不够,长期积累下来也是不小的开支,所以我们都是尽量在家做饭。

因为记账和每月设置预算,我们把总开销妥妥地控制在了收入的35%以内。每个月发了工资后,留下比当月预算多几百块的钱,其余全部定存。刚开始工作的八九个月是存6个月期限,后来觉得自己可能随时会去买房子,于是就三个月三个月的存。定存的目的其实不是为了利息,主要还是给消费设置障碍,让自己没有多余的方便可花的钱。

03 房价高不可攀,但还是可以淘一淘

我们第一次真正去看房是在2015年5月份,因为房租到期了,我们想如果合适的话就买个房子。那时候我们看上的地段房租很贵,但房价才2.2W左右,120万可以买个一室,150多万就可以买个两室。可是因为手里只有十几万存款,而且公积金也没有交够12500,买房确实有点早,于是放弃了。

第二次集中去看房是在2015年12月份,那时候我们手里有二十几万的存款,已经看不上原来的地段。我们一直有晚上吃饭的时候看CCTV新闻联播的习惯,我发现张江高科在新闻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这是很明显的一个讯号。于是我们想去张江买房,而且我也在那边工作。那时候上海的房价还没有爆涨,张江也还有3W多一点的学区房。我们看完房后觉得价格还可以承受,但一直在纠结花同样的钱,是买个新小区的一室还是稍微旧一点小区的两室。

就这样纠结着2015年过去了,春节过后上海的房价疯了一样。春节回来上班后的第一个周末,我和W先生就去看房了。可是原来看上的房子已经涨到了4W多,老小区的一室我们都买不起了。郁闷了几天,还是得面对现实,我们只能把目标又转向了我们已经看不上的那个地段。结果发现,那里我们也已经买不起了。

为了能在第二年租房的租约到期之前买好房子,我们便开启了工作日晚上和周末不间断看房的节奏。那段时间真的是身心俱疲,看着房价还在蹭蹭地涨,房东也越来越惜售,不断的跳价,我也曾一度失眠,甚至想要逃离魔都,回家安安静静的做个土豪得了。

最后,我们的目标地段和对房子的心理预期越来越低,还是买在了以前从没想过的地段,就是我们现在租的房子附近。这里离W先生公司特别近,离我公司就稍微有点远,本来我们是想照顾女生的。当时买房有两种选择,一个是学区房(某分校),一个是地铁房(地铁在建),我们再三考虑后还是选了地铁房。虽然学区房升值的潜力大,但政策对它的影响也很大,而地铁这种方便交通的基础设施,则比较稳定。一向连理财都不敢冒险的我们,还是选择了地铁房先方便自己再说,娃都还没有,上学更是还早的事儿,到时候说不定什么政策呢。根据常识,明年地铁开通的时候,应该还会涨一涨的。换种角度,也正是因为地铁还没有通,所以才便宜嘛。

04  买房之后,房奴的生活也没有那么惨

30多万显然还不够首付,所以还向亲友借了十几万。也就是买房之后,除了一百多万的房贷,我们还有十几万的外债。看似压力很大,其实也没感觉出来对生活有什么影响。

我们是纯公积金贷款,按照目前的缴存情况和账户余额,公积金可以抵扣两年左右的房贷。就算工资没涨,按照现在的工资水平,两年内还掉亲友的十几万也不是问题。而两年之后,需要还的房贷减去每月的公积金,也就跟租房一样。这样细细一算,买房还是很合算的。

也有一些人喜欢说风凉话,“哟,这么早买房,欠下这么多债,万一房价跌了有你哭的时候!”跌就跌呗,有什么可哭的,至少我还有个家,不用经常搬家。就算最后跌到一文不值,不也就是未来五六年工资打水漂了嘛,对于90后来说,这些也没有多么可怕。

生活不易,且奋斗且珍惜。

(2016年4月28日,写于上海)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