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幕微言】基督救赎的可能 | 观《死囚168小时》之感
公众号:childs5121
文/ Childs
前面的话
救赎论一直都是基督教非常重要的神学主题之一。无论历代的神学家,还是教会当中的信众,都在寻求出路:“让基督的救赎在每个生命的个体中成为可能。”在得到合理解释之前,我们必须思考的是基督的救赎如何成为可能?基督徒与基督关系的建立是何种范畴和样式?
“一个罪大恶极、十恶不赦的人能否得赦免,被救赎?”
图片来源网络NO 1
蒂姆·罗宾斯执导的《死囚168小时》(又译《死囚上路》)是继《肖申克的救赎》之后的又一部关于救赎主题的影片,在影视界同样引起了轩然大波。《死囚168小时》是改编自修女海伦·普雷金的真实故事,她应死刑犯马修·庞谢特要求跟他通信,后来又到监狱去探望他,最后成为他的心灵辅导员,陪伴他走过人生最后的168个小时。
影片中存有几对张力的较劲,以不同的人物展现出来,其中是以修女海伦和死刑犯马修·庞斯莱代表的善恶的拉锯,海伦是修女,善良、博爱、有宽恕和怜悯的心肠,而马修·庞斯莱则是一位被当做禽兽的死囚犯,他无恶不作,集杀人、强奸、骚扰居民等罪项于一身。
还有一个并不太直白的张力则是在海伦修女与珀西夫妇的对话中体现的,也是在观看中触动比较大的一点。在纯洁善良又充满爱的海伦看来,马修·庞斯莱是一个犯了罪需要被关爱和救赎的人,而珀西夫妇即代表大众的观点认为马修根本就不是人,他是禽兽,甚至连禽兽都不如,这样的人怎么可以得救?如果他需要在临死之前有精神的慰藉,那么谁又给予无辜的女儿看顾和安慰?当她被凌辱和杀害的时候,上帝在哪里?
对于海伦来说,真的有两全其美,既能与凶徒为友又能与受害者并肩吗?——这无疑深深地刺痛了海伦。
这个问题同样抛给我们,向我们发出挑战:在如此罪恶的马修·庞斯莱身上,基督的救赎如何成为可能?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人能够得到救赎?
图片来源网络NO 2
人的尊严和存在价值是救赎可能的条件
马修因为自己所犯下的罪行,使人们无法将他当成人来看待,形容他是禽兽,甚至是连禽兽都不如。这也就成为了马修·庞斯莱向最高法院提起上诉和特赦申请的关键所在——证明自己是个人,他也有尊严和价值!
在与珀西夫妇对话中,海伦试着以自己单纯的信仰来说明自己的意图,她说到:“我只是试着以耶稣为榜样,祂曾说即使罪大恶极的人,也有其生存的价值。”
然而给她当头一棒的是珀西先生极度愤怒的反应:“他根本不是人,是一只禽兽,不,即使禽兽也不会奸杀同类,马修·庞斯莱是上帝的错误。”
也就是说一个不是人,或者说不具有人性价值和尊严的人是不值得人的怜悯和上帝的拯救,这样的人就该被杀,以免除祸患。
因此,讲救赎就不得不讲人性和罪。传统的观念告诉我们,每个人生而有罪,都在亚当里堕落了,因此人具有无法抹灭的罪性,人若要得救就必须得靠基督完全的救赎。
耶稣基督道成肉身成为人的样式存在,是为了体认和俯就人的软弱和有限,并借着十架的牺牲来完成祂拯救的工作。因此,基督救赎的可能的先决条件就是要成为一个人,是一个软弱并充满罪性的人,这样的人不分高低贵贱,不分种族群体,这样的人是你,也是我,因为没有一个人是完全的,无罪的,因此也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任意定别人有罪,或是无罪。
一个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并不是因为这个人做了什么,而在于他是什么。
NO 3
基督的爱成为救赎的可能
在这部影片中,最感人的地方是马修·庞斯莱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承认了自己的罪行,并对海伦说了一句:“我爱你。”
从一个拒不承认自己杀过人,宣称自己是被陷害是无罪的人,从一个极端仇视社会,从来都没有真正爱过一个人的人变成了勇于承担责任,以真诚的心向受害者家属致歉,请求原谅,愿意以死换取他们的安慰。这样的情感绝不是矫揉造作,敷衍了事。
是什么让他有如此大的改变呢?是面对死亡的害怕?舆论压迫和责骂?还是纯粹的宗教或道德说教完成的?——我想只有基督的爱。
唯有祂的爱才能感化和温暖人的心灵,也只有爱才能让人具有良知,海伦正是靠这种“爱”的信念让马修终于认罪。
因为爱的基础是平等的,爱的意义是作为人的尊严,耶稣在十架上的死才是一种真爱,是通过自己的爱让那些被忽略的人明白生存的价值,找到尊重和爱他们的人。
西恩·潘所饰演的马修·庞斯莱具有十分穿透力的眼神,他的眼神伴随着剧情的变化而有不同的情感,并深深揪住观众的心灵。他的表演把一个罪人赤裸地面对救赎的挑战,从一开始的愤慨不平、到后来面对家人的真挚不舍,到最后面对死亡即将到来时的孤单恐惧以及临死前的忏悔,都做了完美的诠释。
就是这样一个被认为禽兽并充满罪行,自身也在不断挣扎和痛苦的人,基督的爱临到了他,祂的爱成为了救赎的可能。
图片来源网络NO 4
马修·庞斯莱得救了吗?
马修·庞斯莱认罪了,也真诚的忏悔了。那么他最后得救了吗?
在我们的观念中总是认为只有好人才能得救,坏人怎么能得救呢?如马修·庞斯莱,杀人,强奸,毁灭了两个家庭的幸福并深陷仇恨当中,这样的人如果得救的话那么上帝的公义何在呢?
我们仍然存在着对恩典执着的偏见:信仰必须是非黑即白,恩典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上帝的救赎和恩典只是靠行为和公德,好行为得奖赏,罪恶遭报应,这是天经地义的。
马修·庞斯莱没有任何善行和公德可言,可是他的忏悔认罪就是无效的,依然得不到饶恕,无法得救赎吗?倘若他得救了,那是否又会给罪恶和不义予放纵的理由?——基督教就此陷入了尴尬的局面?
马修·庞斯莱的罪恶以死作为他的报应——救赎必须要附上赎价,这个赎价不仅是基督在十架上的牺牲,更是对自己罪恶的负责。当马修·庞斯莱承认自己杀人强奸后,海伦修女问:“他们的死你肯负责吗?”
是的,基督救赎的可能不仅是祂爱的主动,更需要人自己尽上责任——“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约一1:9)
马修·庞斯莱得救了吗?当我们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就不得不思考马修·庞斯莱最后的遗言:“无论是谁,杀人都是错的,不管是我,是你们还是政府。”
导演如此精心的安排,正是要告诉我们一个不变的真理: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没有义人,一个也没有。如此,我们还能替神审判,说他得救或是失落了呢?!
基督的救赎成为可能,则海伦的“两全其美”亦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