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西游记” <中>
安静优雅的餐厅
赴欧旅游,酒店均提供西式自助早餐,所以能看到许多老外就餐。他们的早餐面貌是:安静地吃着,动作优雅,面带微笑,神情愉快。即使身边有几个共餐者,也不大声说话。他们拿取的食物简单,离桌时,桌面是上是干净,特别是白人。
普通劳动者
以司机为例吧。十来天的行程,我们的司机始终是来自葡萄牙里斯本的安东尼奥,30多岁,家中有个一岁多的女儿。这趟出差,可是要十多天,工作是单调的,但没看到他不耐烦的表情。作为司机,他每天都正装出场,领带也不缺。古铜色的皮肤,深邃闪亮的大眼睛,笔直的身板,自信、从容。司机怎么会有职场白领的气度?这不会是普遍性的吧? 在旅游景区的停车场候车时,我特意留意了在车外等待的众多司机。司机们也三五抽烟聊天,但是很轻声,看到了同样的“正装”,一尘不染的皮鞋,淡定自信的眼神。
气度不一般的垃圾工这么清楚的怡然自得的,是垃圾工? 跟踪下,的确是!
看来,果然是这样,他们的普通劳动者,甚至是底层人,依然保持有足够的尊严、自信和优雅。
从容自信的接头艺人
在街头和旅游景区,不乏看到各种卖艺的。有对跳“佛拉明戈”的西班牙女郎,自带乐团,节奏强烈,铿锵激越,给人以沧桑风尘感;有独自一人拉着手风琴的白人妇女,眼神清亮,笑靥可人,表情大方;有西装革履,神情高雅的络腮胡子大哥拉着大提琴;有小型独唱带小乐队……
中国人在西班牙
餐馆每天午晚餐,我们都去了中餐馆。说起来好笑,每个城市的中餐馆,似乎都跟约好了似的,上桌的都是这几碗菜:大碗米饭(粳米,粗糙夹生,国内的米饭,光泽度和口感好多了);水煮花生酱油红烧切片猪肉,白灼牛肉片或鸭肉,西红柿炒蛋,麻婆豆腐,笋炒肉丝,紫菜蛋汤或西红柿、榨菜蛋汤。真的,高度的一致啊---有中餐馆联盟?
能开比较大餐馆,几乎都是浙江人,几乎都来自义乌、温州。不管怎么说,在西班牙的中餐馆,几乎能出品纯中国味的菜,不像在美国的中餐馆,都进化成“美式中餐了”。
超市,华人开的超市面积不大,一两百平方,全是中国商品,更准确说是浙江商品,义乌商品。超市物品很杂,从日用、食用到服装鞋帽箱包配饰,场面有些凌乱。而老外的店,他们归类很明显,只做一类,只卖植物香料的,各式火腿的,店面小,货架高,排列整齐。怎样,从这里也能折射出我们中国的“味道”---追求大、多、宽,国内的公司,据说打开任何一支股票,看他们的经营范围,多着呢...
高第作品---古埃尔公园中国的味道,还体现在家家餐馆,都供着我们中国的财神爷,那种格局那份期盼,十足的中国味道。
这些年,西班牙经济下滑,在西班牙的中国人日子也不好过呢。餐馆里,有时会看到一家两代人,甚至三代人都在里面帮工的家庭餐馆。身上穿的,脸上写着的,都是我们中国人相对不苟言笑的中国味道。如果不是想到这是在国外,置身其中,看到这样的餐馆那样的超市,就是在中国啊。
难得的是在“格拉纳达”这座老城,不期而遇了来自同一个村子的三位小老乡---他们一起合开餐馆。这也是中国人在国外开店的一种模式,特别是年轻人---合作开店,减轻成本、经营的压力,即使亏本了,也有人分担----但其实盈利和风险共存,合作的成本也是高着呢......看到小老板们似曾相识的面孔,迫不及待地证实下,的确是邻居,一位还是初中同学的弟弟,我们都很激动啊,他们赠送了葡萄酒,我们觥筹交错照相留念。他们招待我们的菜肴肯定多了份老乡的热情,似乎那端上来的菜里都冒出他乡遇老乡的热气和温暖。
开建于1882年的圣家族教堂,还在建却也使用了100多年。世界上唯一一处还在建就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世界遗产。西游回来,感觉最美的是建筑,最难忘还是建筑。各处的西班牙广场,风姿绰约;各处的教堂,经典曼妙。心头永远闪烁跳动一支支凝固的巧夺天工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