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老韩书文心飞翔

游天下第一雄关――居庸关

2018-06-10  本文已影响118人  名言诗句

 “不到长城非好汉”,这是每个国人都耳熟能详的豪言壮语。去北京登长城,这不仅是中国人、也是世界各国来华游客的心愿,我自然也不例外。

今年3月30日,正值春暖花开的时节,我来到天下第一雄关――居庸关,这是我第三次登长城了。当踏上景区的那一刻,已往登长城的情景便在脑海中一一回放。记得1991年,我第一次登的是八达岭长城,长城脚下游人如织,买卖兴隆,商铺挂满了印有“不到长城非好汉”字样的背心。我们一家三口步行登上了诸多高峰,初次领略了长城的宏伟与壮观。2012年再次登长城,是在八达岭长城的后坡乘一段索道后才攀登的,在那里领略的则是另一番景色,真正见到了长城蜿蜒在崇山峻岭、四通八达的景象。

就在那次去八达岭长城的路上,远观了居庸关的城楼,我好生想去,这次竟然梦想成真了。

居庸关位于昌平县,距北京市区60公里。居庸关的来历有些特别,相传秦始皇修长城时,将囚犯、士卒和强征来的民夫徙居于此,后取“徙居庸徒”之意,故名居庸关。

据说,当年虽然秦始皇所修长城不经过这里,但此地已是秦军都县和居庸县的关口。到北魏时期公元446年,这里才开始有了长城。公元555年,北齐政权所修长城也曾经过这里。此时,居庸关才真正成为长城线上的一个重要隘口。明朝建立之初,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派开国元勋徐达修筑了居庸关关城。

 居庸关是万里长城最负盛名的雄关之一,其地绝险,自古即为北京西北的屏障。居庸关建在一条崇山夹峙,长达约20公里的沟谷"  关沟"之中。

居庸关城两侧高山峭壁,陡不可攀,关城雄踞其中,扼控着南下北京的通道。这种绝险的地势,决定了它在军事上的重要性,古代军事家,称其为"控扼南北之古今巨防"。它与明长城的倒马关和紫荆关合称为“内三关”。

 听了导游的一路介绍,我对居庸关的历史已有所了解,带着无限的期望,全身铆足了劲,准备登上长城一览居庸关的风采。

首先闯入视线的是一座雕刻精美的汉白玉石台,名为“云台”。

据资料介绍,云台建于元代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原是建筑物的台基,台上先后建有“过街塔”、“ 泰安寺”,几遭战火损毁,现仅存星座。云台的雕刻集中在券门和券洞内。券门两侧都有金刚杵及各种兽类浮雕,正中刻有金翅鸟王;券洞内壁有四大天王浮雕及汉、藏、回、蒙、梵、西夏6种文字所刻的《陀罗尼经咒》和《造塔功德记》。券顶布满曼陀罗花及小佛像,雕刻极为精致。透过云台券洞就可见到天下第一雄关的城楼。

穿过一座艳丽的牌坊及天下第一雄关的城门,便进入瓮城,瓮城周边呈圆形,内有关王庙等建筑。

通过东侧不大的石制入城门,登上陡峭的钢制楼梯便来到了关城城台上。

凭台远望,四周景色尽收眼底。最为引人注目的是眼前的“天下第一雄关”楼及瓮城的全景。上下三层的关楼飞檐翘角,雄伟精致,瓮城场地宽阔,保存完好。

城台上正对关楼有一座石碑,毛泽东主席“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题词镌刻其上。我突然记起,不到长城非好汉是出自毛泽东主席1935年10月所写的一首词《清平乐 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清平乐·六盘山》为毛泽东翻越六盘山的咏怀之作,抒发了“长缨在手”,定当“缚住苍龙”的革命情怀。

每一位游客都争相在这里拍照留念。我想一是出于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敬仰,二是作为自己登上长城的鉴证,想做一名名符其实的好汉了。一位年长的大妈也不示弱,勇敢地站在这里留下倩影。

在城台上见到一排古炮,在居庸关南券城和北券城城墙之上,分别陈列2门“大将军铁炮”和3门“竹节铁炮”。据说,明代是我国古代大炮制铸和使用最兴盛的时期,专门设有兵仗军器局,研制铸造大炮。大炮被称为“神威大将军”。明成祖曾下令在长城沿线安置大炮,用于防御。在古炮前,我久久伫立,在战争年代,古炮是战争的武器,曾经为定国安邦立下了汗马功劳。在硝烟散尽的和平年代,它却华丽转身变为一种展品。当时,我有一种心愿油然而生:但愿华夏永和平,世界无战争。

踏上古老的青砖,我开始攀登关楼西侧的长城。在未到第二个烽火台居中处,又见到一尊毛泽东主席“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题词石碑。

拾级而上,远眺连接居庸关东西的长城,那叫一个壮观。长城依山势而建,雄伟陡峭,蜿蜒山巅,直上云间。长城外侧较高,呈锯齿状递升,内侧较矮,如平常墙头状。间或会有一处烽火台,全程都设有垛口,是真正的扼控南北的屏障。

此时,我感慨万千。导游的话语又回响在耳畔:“居庸关是万里长城雄关险隘中,经受战火较多的一座关隘,曾发生过几场决定朝廷命运的战事。

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金灭辽,就是先打下居庸关,而后挥师南进,直取辽都燕京的。

金朝后期,蒙古族部队曾多次攻陷居庸关。但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元太祖率大军进攻居庸关时,因金兵凭险坚守而久攻不下。最后蒙古兵转攻紫荆关,然后绕经涿、易二州由关里向外,两面夹击,才攻陷了居庸关。

 明军灭元,也是先攻下居庸关,而后长驱直入,一举拿下元大都北京城的。

277年后,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又是攻取居庸关,而后进军北京,推翻了腐朽的明王朝。”

在感慨的同时,我疑惑这么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固若金汤的关隘,为什么会屡次被攻破了呢?当年的攻与守会是怎样一种惨烈呢?

无疑,生长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是幸运的。

同样幸运的是我们踏着春的脚步、迎着花开时节而来。

除了雄伟的长城带给我们的震撼外,山坡上那一团团、一簇簇盛开的鲜花夹杂在翠绿的松柏中,令人心旷神怡。城墙边的鲜花近在咫尺,尽情绽放,芳香四溢,浸人心脾。加上翠山碧水,构成了清流萦绕、山花烂漫、翠峰重叠的自然画卷。

此情此景,让我联想到刚入景区时见到的一处由溥杰题字的“居庸叠翠”的石碑,这里的确是风景如画。后来才得知,早在金明昌年间(公元1190—1195年),“居庸叠翠”之名已列入“燕山八景”。

下长城时还见到一尊淡黄色的古石鼎,上刻有铭文大约是“长城圣奠”。

在匆忙中,我还参观了居庸关博物馆。

居庸关附属建筑很多,有“仙枕石”、“五郎庙”、“六郎寨”、“弹琴峡”、“望京石”、“天险”、“穆桂英点将台”、“詹天佑铜像”等景点,为这座雄关增添了风采。

居庸关的每一块砖石都见证了过往,行走其上,如同走进了一段历史长廊。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