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方法》探寻幸福的深度,学会接纳自己!

2021-11-12  本文已影响0人  狸耳朵

人生有四象限,高度、深度、长度、宽度,而幸福也分为高度和深度。所谓高度,就是我们生活中体验到的情绪波动,也就是快乐、愉悦、兴奋、低落、失望、绝望等等,它们会有高潮也会有低谷,基本上处于一个起伏不定的状态。而深度则指我们内心深处的基本幸福感,就算人们短时间内情绪有所起伏,基本幸福感也会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

桑娅·吕波密斯基、谢尔登和戴维·施卡德在与幸福有关的文献中表示,影响幸福深度的主要因素有三种:遗传基因、与幸福有关的环境因素、以及能够帮助我们获得幸福的行动。

由于遗传基因和环境是无法轻易改变的,所以大多数心理学家和哲学家都认为,幸福的深度不会发生改变。

但作者却认为,我们不该把视线放在无法改变的因素上,而应该放在能够改变的“让人们更幸福的行动”上。既然人们可以通过很多事,让人生更幸福,那么幸福的深度当然是可以改变的。

比如一个睿智的老师可以帮助很多孩子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促使他们在日后的生活中追寻到更多幸福;一个热爱阅读的人可以通过阅读各种不同的书籍,开拓新的视野,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像我们之前所学到的,追求眼下的快乐和未来的意义;把注意力从追求物质和名利上转化为追求幸福等方法,都能够提升幸福的深度。

而且,认为幸福的深度不能改变,会对人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一旦我们相信,无论怎么努力都不能更幸福,那就会连想要改变的欲望都丧失了。更糟糕的是,一个陷入绝望的人也认同这个观点的话,他会成为一个虚无主义者,认为自己的人生毫无希望可言。

正确、积极的观念应该是:每个人都有更幸福的潜力,并且我们追求幸福的能力是上天赐予的,没有人能将它夺走——尤其是我们自己。

很多人都会去做那些工资较高的工作,就算他们知道自己并不喜欢这份工作;也有很多人会沉迷于一段不良的亲密关系中,不愿意做出改变;更有些人本来处于美满的关系中,却自己把它破坏了。

例如一个女孩爱上了一个品行不端的男孩,她明知两人不会有幸福的结果,却飞蛾扑火般沉迷于这段关系中,即不愿意再去找个合适的伴侣,也不愿意和男孩共同改变。这样的故事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最后的结果通常是女孩伤透了父母的心,自己也没有在爱情中获得幸福。

为什么我们明知道有些事会让人不幸,还是会去做呢?作者给出的答案是:因为我们内心深处认为自己不配得到幸福。

这种心理的成因非常复杂,我们来简单解释一下。首先,基于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及我们所接触到的电影、书籍中对人性的讨论,很多人都认为“人性本恶”。既然人是邪恶的,那么理所当然不配得到幸福。

其次则是因为我们“害怕失去”。当我们幸福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我们拥有了很多值得幸福的东西,例如美满的家庭、喜欢并且能养活自己的工作、美好的愿望等等。有些人为了避免失去,就不敢拥有太多,甚至会生出一种“与其拥有后失去,不如一开始就没有”的畸形心态。

第三点则是因为,有的人认为幸福就像瓶子里的水,是有限的。如果自己得到了幸福,“水”就少了,别人就得不到了。

想要摆脱这种错误的想法,我们就需要全然接纳自己。我们必须相信,就算自己不完美,有很多缺点,甚至有些时候是自私、不够善良、不够高尚的,我们的存在也是有意义的,我们也能拥有幸福。

我们不能刻意放大自己的缺点,也不该忽略自己的核心价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客观看待自己,承认自己也有十分优秀的地方。接纳自己,才能促使自己发现生活中那些让人幸福的小事,也能让自己敞开胸怀,接纳那些已经来临的幸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