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中秋的月儿圆,果儿甜!】
圆圆的月儿挂树梢,静悄悄的夜,蛐蛐的鸣叫犹如母亲唱给宝宝的催眠曲,温柔且动听。
记忆中,10岁那一年,中秋的月儿是圆的,淳朴香甜的苹果香,带着晶莹剔透果皮丝的五仁月饼,那永远再也找不回的原味,深深印刻在心中,永远的回味在味蕾里。
那年中秋,远在他乡读大学的大哥回来了,带着对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和弟妹的爱!
大包小包的提着我们从没见过的,当年非常流行的麦乳精;包着黄色纸皮的高粱怡糖;还有一个红色的大铁皮盒子,引起了莲儿的好奇,那上面印有圆圆的月亮,飘逸的嫦娥,白色小兔的图案,生动如真,原来,那里边装的是一个大大的,圆圆的,散发着莲儿打小从未闻到过的,香甜十足的软皮大月饼。
中秋季,丰收季,那时,莲儿家有不少的土地,分布在村周围不同的地段,不同的季节,种植着各种不同的庄稼,如棉花,玉米,小麦,谷子,水稻,黄豆,花豆,绿豆,还有高粱;外加各种蔬菜,胡萝卜,青萝卜,白菜,辣椒,青椒,茄子,西红柿,韭菜,大葱,凡是能种的几乎都有了,基本就是自种自吃,纯天然,无毒无公害,这些根本不用花钱买。
中秋当天,父母利用假期拉着莲儿兄妹几个,赶着马车去往十里开外的西洼地,收割花生和地瓜,沙沙的土,干净的果,两个哥哥前边拿着大镐,在父亲的指引下,大镐一起一落,一簇簇花生苗应约翻倒,莲儿和小哥哥、母亲在后边一簇簇的拿起,然后抖搂几下,纹理清晰,干净,饱满,一挂挂白花花的花生尽显眼前;挖刨地瓜,首先,用镰刀割掉地瓜蔓,地瓜蓓上留有短短的一截瓜蔓,其次才开始挖刨,哥哥们有的是力气,大镐在他们手里操作起来,显得异常轻松,大镐深深挖于地里,揪住瓜蔓然后匀劲往上一翻,眼前一亮,鲜艳的地瓜红,一蔓一瓜,一蔓分叉好几瓜,沙土地的瓜果,刨出后,不沾一点泥土,于是,莲儿也跃跃欲试,哈哈,结果,地瓜伤痕累累,甚至有的拦腰折断。
西洼地附近有几个外村承包的大大的果梨园,此时正是瓜果飘香时,待挖刨完花生地瓜后,大哥问,想不想吃苹果?本来累得精疲力尽的莲儿,此时跳跃起来,“哈哈哈……,想”!于是,大哥借了辆自行车,载着莲儿来到了大大的果园,哇!那是莲儿人生第一次进入的果园,一眼望不到边,树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苹果,梨。
那熟透的果香味甜,是莲儿这一生都在回味的记忆。果农很大方,和蔼的和大哥聊着天:“随便吃,挑拣熟透的吃,先吃再买,管够,哈哈哈……,亲切的果农发出爽朗的笑声”。
在中国,中秋注重团圆夜,和着蛐蛐的叫声,父亲亮起了院子里的大灯,一家人围坐在桌子前,等待母亲一件件拿出孩儿们期待已久的果品,从未吃过的软皮大月饼,大哥把它切成了均匀的小块;母亲从集市上买来的正宗的家乡酥皮伍仁小月饼,百吃不厌,;在八十年代的农村,如果不过节,也是不常吃到的;母亲亲自腌制,煮熟的五香花生,玉米棒;泛着红晕的大苹果,绿黄色的梨;满满一桌,载着一家人满满的爱。
最后,大哥变戏法似的给莲儿变出了一个大人拳头般大小的“小天鹅”,“天鹅”的肚皮上有七个圆圆的小洞,大哥嘴巴对准圆圆的小洞,优美动听的旋律就此发了出来,看呆了莲儿和小哥哥们,那是大哥买给莲儿的一只简易的口琴。
那年的中秋夜,是伴着大哥讲给弟妹的故事《孔融让梨》开始的。
月是故乡明,团圆夜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