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在世界每一个角落等待
一个人只度过一生,这事儿可真是令人沮丧。就像那生命只有一次,人无再少年。这个说法,当然令人伤感,如果人生只是弹指一瞬间,那青春是什么呢?能发生的已经发生,不不能发生的事永远不会发生,生命多么短暂,青春多么漫长,所有的一切都要靠活着来创造。
书中的作者说他不太喜欢《活着》这部电影,说实话,我还是比较喜欢的,因它他赢得过无数热泪,因为它得过很多大奖,因为它真的吸引了我。我觉得只有坚持活下去,一直活下去。到了生命的终点,才有资格评判这一生是怎么样的。作者认为你遇到了《活着》的那个情况,你也会坚持活下去,相同的事,非洲大草原上的斑马也是这样的。南极寒风中发抖的企鹅也是这样的,甚至蟑螂也是这样的,这是每一个生命。都有条件反射的一种信念,就是活着。我可以赞同作者的观点,或许生命就是条件反射的为了活着,也不是说活着本身是最高价值,也像余华说的人不到生命的结束,也不能评判人的一生是怎么样的。
人的一生也不能总是想着如何活下去,现在这个时代我们可以吃得饱,可以穿的暖,出行交通也有安全的保障,那么剩下的呢?
据我对我们班的了解,几乎每个人都有关于艺术的一技之长,无论是组建乐队也好,还是组建舞蹈队,都是每个人除了活着的时候对生命的其他理解和创造,在我看来艺术可以很好的熏陶一个人的审美,价值。无论是音乐美术或者是文学类的作品都是你生命中除了活着剩下的东西。
就像书中刘瑜说的,有一回他在一个餐厅吃饭,餐厅突然间放一段特别好听的音乐,但是周围的人都在若无其事的狼吞虎咽,作者,令这事儿非常抓狂,他不知道为什么,觉得现在这个时刻应该所有人放下自己手中的食物全体站立,并且好好欣赏。这些艺术类的东西可以陶冶情操,也可以是你作为人最后底线的坚守。电影道路里因为饥饿,所有人都开始吃人了,但是男主角的爸爸不吃人,于是他死了。很多东西他就是那么残酷,你不能只盯着,你是活着的还是没有活着的,在迪卡尔的的想法中,应该是所有对生命有理解,并且在思考前行的人,感受生活不仅仅是为了活着而活着的人才算是真正的活着,我思故我在。
除了我的生命,或许还有那些应该剩下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