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练习学修心得书法

几个汉字的联想

2022-05-06  本文已影响0人  刘法欣

      我经常被眼前的汉字启发、感动。

      如果说语言是思想的外壳,那么,文字只是记录思想外壳的符号。

        然而,我们用的汉字,却不仅仅是符号,每个汉字几乎都诉说着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对宇宙人生的感悟。

        比如说“相”字,树木遇到眼睛,就形成了相,这个相如果没有心的参与,相即非相,也即实相,不可言说,这就是金刚经所说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的本意。

        相一旦放到了心上,就成了“想”,放到心上的相,是虚妄不实的,人若一天到晚想个不停,就是把虚妄不实的相当成了真,佛说这是活在虚妄里。

        明白了这层道理,人就不会轻易被心上的相牵着走,心就容易清净下来。

        心若无相,就不会成“想”,没有了妄想,心便回到当下,回到自然。

        当下,心也无心,如来说,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皆得现前。

        读字,如读书、读经、读心。

        悟,心+吾,意思是作为心的那个我——“心我”。

        一般人认为,有形有相的肉身是我,肉身生则我生,肉身死则我死。

        还有人认为,无形无相的心才是我,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

      如果有人体验到了无形无相的“心我”存在,确定那个无形无相的“心”是我,就是悟。

        先人用“悟”之一字告诉后人,觉悟是自心认识自心,别人无法代替。

        自心认识了自心,为悟。

      上自下心,就是“息”,先人造这个字,告诉后人,可以通过呼吸认识自心,呼与吸转换时歇息的状态,就是心本来的模样。

        一呼一吸,大家都知道,而呼吸转换之间那个空档,却鲜为人知,这个空档,不是呼,不是吸,称名为息。人们可以通过熟知的呼与吸,去感知、体验那个息。

        “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呼吸是肉身生存的需要,息是心存在的状态,古人说的没有肉身感觉的那个“吾”,就是“息”时的状态。

        性,心+生,意思是各种心生起的地方,所以,心性又叫做心地。

        我们的先人智慧无比,“性”之一字,就表达了诸多圣人穷其一生,横说竖说,实说权说,仍然意犹未尽的境界。

        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人们常常为那些不可得的各种心纠缠困扰,什么清净心、染污心、欢喜心、嗔恨心、好心、坏心、是非心、贪心、慢心、厌离心,等等。

        究其原因,人们被困扰的根源就是没有看到那些“心”的根本,性。

        无论多少心什么心,它们都是从一个地方生出,灭后又回归到同一个地方。这个地方的特点,六祖慧能说“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

        深刻体察到这个地方,方知那一切无量无数的心,都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而唯有此性真实不虚,如此,方能看破放下,摆脱各种“心”的纠缠与困扰,回归自性,做回“唯有一真实”的自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