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说简书电影院简书电影

在慢性自杀的岁月里|简评《大象席地而坐》

2018-11-17  本文已影响42人  夜小姐的信箱

没有光,一切都生涩,一切都漫长。

整片整片的长镜头,淌过麻木的生活,时间仿佛凌迟,一刀一刀割着温水里煮着的青蛙,感觉不到疼痛,因为疼痛即日常。

他们,不是向死而生,而是视死为生…

《大象席地而坐》影片截图

我用了整整四个小时,在一个阴雨连绵的下午,看完了《大象席地而坐》,看完电影时,窗外的天已经黑成一团浓墨。我带着自己压抑的心情,去搜索关于这部电影的一切,各大新闻的头版却写着这样一个标题——“青年导演胡波遗作”

除了痛心,说不出自己的其余感受。彼时彼刻,也更加能够理解胡波导演在电影中所表达的一切。

电影讲述的是四个主人公在一天之内所经历的一切人间不幸。影片开始时,每个人心中都还保留着对于这个世界仅存的一份温存——少年韦布还有一个疼爱自己的奶奶,社会青年于城在这个小城里还有一个爱慕的姑娘,女孩黄玲和自己老师有一段纯洁的婚外恋情,老头王金还有一条陪伴着自己的小狗。可这个残酷的世界,偏偏要把这些可怜生命的最后一丝希望也夺走。

《大象席地而坐》影片截图 《大象席地而坐》影片截图

韦布为了帮朋友出气误伤了同班同学,他无处诉说,只能去找奶奶,却发现奶奶不知何时已经去世;于城约了喜欢的女孩吃饭,却处处遭到女孩的暗讽挖苦;黄玲和老师的恋情意外被公开,老师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怪罪黄玲使得自己声名不保;老头的狗被咬死,索赔不成,却遭到了对方的威胁......

终于,这些人生命中的希望都被侵蚀掉了.......

《大象席地而坐》影片截图 《大象席地而坐》影片截图

小众电影就是这样,它更多的不是要讲述一个故事,而是要表达一种情绪。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幸,只是胡波把这个地球一隅的不幸集中到了一起。生而为人,没有谁是容易的,必须时时刻刻承担着来自身体内的自我矛盾与来自外界的人情冷暖,只是当这些刺痛叠加到溢出我们的承受能力,我们除了变得麻木,别无选择。

影片中最令我揪心有两个场景。一个是黄玲妈妈直接告诉准备出门的女儿:“别出去和男人睡觉”,黄玲从愣住到摔门出去,她妈妈却依然毫无表情。黄玲作为一个青春期的少女,太渴望从母亲那里得到爱,可每一次面对的都只是冷漠和无所谓。正常的社会观念下,母亲和孩子是用血肉捆绑的亲情,可我们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孩子从未得到母亲的爱,甚至变本加厉,直接用成人世界的污秽刺痛孩子的心。我曾在《平凡的世界》里读到过这样一句话:“事实上,我们生命中绝大多数的不如意,都来自于我们的亲属和亲戚……”,当亲情变成一种暴力,我们可以瞬间对这个世界灰心。

黄玲和母亲

另一个场景是王金在女儿女婿的劝说下,先去养老院看看,可随着主观视角平移过一个个狭窄的房间,进入他眼帘的是一个个干枯的生命,那些被送到这里的老人不会笑也不会哭,就坐在哪里,裹着破旧的棉衣,像一座雕塑一样,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他们唯一在做的事情,是等死。

养老院里的老人

把父母送进养老院,在我们这个时代,已经不足为奇,只是是否有人想过,父母一生尽力抚养儿女,晚年想要的不过是偶尔的陪伴,而不是去一个满是格子房间的楼房里,坐在死寂的时间中,不言不语。

上述的故事大多都是用长镜头拼凑起来的,不得不说胡波有一种像是天赋的镜头表现力。寒冬的小镇,阴天的傍晚,窗帘遮得不透一丝光线,营造了末日般的故事氛围;摇晃的叙事场景加上大量的特写镜头,让我们看到了一双又一双空洞的眼睛;对于声音,胡波选择不去后期处理,日常琐碎的你言我语让故事基调更加苍白无力。这四个小时给带给观众的,就是把隐形的玻璃渣子一点点地揉碎按进心里。

电影的最后,这几个失意的人结伴去满洲里,据说那里的动物园里有一只大象, 坐在那里谁也不理。中途大巴暂停,他们站在车灯的点亮的黑夜里,不带任何目的。

大巴车暂停 去满洲里的途中

我写下这篇影评的时候,《大象席地而坐》刚刚获得第55届金马奖观众票选的最佳影片,只是胡波导演再也无法和他的作品一起感受这份认可。

我们这个世界为什么需要艺术家呢?因为他们对于伤痛有着深深地感知能力,他们提醒着我们生命不易,他们把情感转化成能够看到触摸到的载体,是他们,让我们在深深的悲伤之中重新找回生命的真谛。

谢谢你,胡波导演,正是影片里的慢性自杀,让我感受到了万物都应珍惜。

胡波导演的一首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