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说家成长励志

我学习演讲的难忘经历

2019-05-19  本文已影响13人  扶风子

立志学演讲


我从小性格内向拘谨,不善言辞。但因学习勤奋,成绩一直比较拔尖,从小学到高中毕业一直担任班级干部。这就苦了偶尔需要当众发言的时候,总是面红耳赤,磕磕巴巴。高中毕业时,班主任安排要开一个毕业联欢会,由于当时没有同学愿意出来担任主持,只好由我这个班长“赶鸭子上架”,我拿着话筒,结结巴巴地组织节目,真是尴尬之极。

高中期间,县城新华书店有两本拿破仑.希尔的成功学著作开始吸引了我,其中一本书名是《人人都能成功》。我果断买下这两本书,课余阅读后,我开始想到要改变自己,学习演讲。

毕业了,我顺利地考入大学学医。艰苦的医学专业学习,动辄上千页的教材。我对未来既感到迷茫,又想入非非地幻想着有一天能够攻克癌症这样的医学难题,很快就进入了似乎再读一遍高中一样的学习模式,把曾经想要学习演讲的想法抛之脑后。直到大五快要毕业时,我买了一本戴尔.卡耐基的《语言的突破》,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又唤回了自己学习演讲的梦想。我把这本书作为训练自己的教科书,带到了实习单位,在工作之余躲在一个僻静的角落反复阅读。一起实习的学生中,有一位另一个医科大学的学生,性格外向,喜欢眉飞色舞地高谈阔论。一天,他突然发现了我的这本书,马上如获至宝,爱不释手,马上向我借去阅读,并且提议有时间在一起练习演讲。三个月的实习结束了,他仍然不想退还我的这本书,好说歹说,终于用几本别的什么好书换走了它。


发奋修炼


五年的大学生活转瞬即逝,我顺利地分配到了工作单位。第一次两个月工资一起发下来后,除了寄给父母一些钱,我果断汇款报名了北方某演讲交际培训函授学院的两个专业。不久便收到寄来的教材。随书还配有几本磁带,其中一本是世界名人模拟演讲集。

工作后的环境也与学生时代有着天壤之别,非常适合于我进行演讲修炼。单位分配给我一个单门独户的带厨房的宿舍。每天下班以后,我把自己关在宿舍,如饥似渴地学习,一边惊叹于原来演讲还有这么引人入胜的理论,一边定期完成作业寄回到函授学院。为了播放磁带,我又不惜血本买了一台收录两用机。磁带在缓缓地转动,播放出的演讲发音纯正洪亮,抑扬顿挫吗,慷慨激昂。我宛若穿越到了几十上百年前波澜壮阔的场景,感到热血沸腾。不知不觉,我又对照磁带,反复地倾听,逐句逐句地模拟。也不知经过了几十上百遍,我感到自己模拟与录音虽然有较大差距,但与自己相比已经进步越来越明显的,还有一种入戏的忘我感觉。

为了锻炼对演讲词的记忆力,我把一些经典演讲词抄写在一张纸上,一有时间,就拿出来默读记忆。我认为上下班途中是可以利用的好的背记时间。当时,我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单程大约五公里。我经常一边骑车,一边默默地模拟、背诵演讲词。有时,确实不记得了,就靠路边停下车,从口袋里取出手抄稿,瞟上几眼,记住了,又继续骑行。现在想来,这种做法对交通安全还真是有危险。

有几年,我上班的主要地点位于火车站附近的一家医院门诊部三楼的一间诊室。门诊部对面,隔着马路有一家磁带店,天天播放伟人的演讲原声,尽管是方言,但是语调高昂激越,气势磅礴,具有感染千军万马的魅力。下班后,我偷偷买了一盘磁带,回到家里后,反复播放,用方言反复模拟练习。天长日久,自己感到达到了高度逼真的效果。

正好临近春节,单位要举办一次联欢会,要求各部门至少报一个节目。因为我在部门最年轻,部门负责人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我。联欢会是在单位的食堂大厅举行的,我模拟一段三五分钟的伟人演讲。这段演讲充满了爱国情怀,十分鼓舞人心。我的模拟应该是比非常逼真,令大家耳目一新,赢得了四次掌声。第二天,我在单位的院子里迎面遇到单位的领导,他出乎意外地和我握手,连声称赞我的模拟演讲。后来,我在不同的场合表演过这种模拟演讲的节目。

逐渐地,我对演讲类的书籍也逐渐有了一种似乎偏执的兴趣,一看到就恨不得全买下来。演讲理论与实践,中外历史上的名人演讲词,马克吐温幽默演说集,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讲词,不一而足。

第二年,我还报名参加了一个为期两个月的演讲训练班,举办者是一位辞职的中学语文老师。学员从十多岁的大学生到五十多岁私企老板都有。这个班的特点是注重学员的上台演讲实践。每周两个晚上上课,每次三个小时。每次上课,在老师讲解之后,就让学员轮流上台做一分钟的演讲。课程还有一个环节是公开竞选班长,我踊跃报了名,但是失败了。多年以后,我已不再年轻个,还两次参加过三到五天的演讲培训班,其中有一次担任班长,有一次取得了演讲赛第一名的成绩。


演讲“追星族”


工作三四年后,我还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演讲“追星族”。一天晚上,我在收音机里听到公告,省企业家协会邀请一位企业策划的名人来我们所在的城市做讲座,门票每张八十元。我说服了一位最好的朋友,各买了一张票,骑车去听。只见容纳数百人的报告厅,座无虚席,报告者端坐在台上,娓娓道来,妙语连珠,三个小时没喝一口水。还有一次,一个教授英语口语的年轻人在近千人剧院演讲。他站在舞台聚关灯下,来回走动,慷慨激昂,将学习英语与振兴中华联系起来,听众反响热烈。

后来,我曾在北京大学短暂受训,上课之余,每晚赶场子一样去听讲座,听各界的名流演讲,可谓大开眼界。其中有一位早就成名的将近八十岁的老者,拄着拐杖,演讲起来声情并茂,如数家珍,嬉笑怒骂,听者无不动容。演讲结束后,组织的学生送他到教室外乘车,我向前作自我介绍,询问是否可以合影留念。老人爽快地答应了。他谦虚直率的性格,给我以很深的印象。还有一次,一位演讲家在清华大学演讲,我也是正好在北京培训,得知消息,马上乘坐地铁,辗转两个小时,找到他演讲的教室倾听。与演讲结束后,又单独向他请教了好久。

为了增加自己的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工作之余,我学习法律、心理学、历史等课程,先后获得了法学硕士、二级心理咨询师资质。这些学习,对我后来的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而且,我有机会领略到这些行业中演讲高手。有一位青年法学家,曾经把他的课堂上到了最高层。有一天,我得知他要来我们城市的某大学法学院演讲,就乘车早早赶到现场。讲台还在布置中,但教室里的过道上都挤满了来听讲座的人。演讲者准时赶到讲台,脱掉外面黄色的羽绒服,只在白色的衬衣外面套一件西装,就开始了他两个多小时主题鲜明、见解独到的学术演讲。他嗓音浑厚,声若洪钟,一气呵成,似乎一口气可以讲出半页到一页纸完整的长长段落。第二次晚上,另外一个大学请他讲同样的内容,我毫不犹豫,又去赶了场子。听这样的演讲,真是有“说得比唱得还好”这样的感觉,真是一种最高的精神享受。


学以致用


除了几次表演模拟演讲,竞职演讲是我将学习应用于实践的又一个场合。参加工作后第三年,恰逢单位举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自愿报名,公开演讲打分。我报名参加,认真撰写了演讲稿,自我感觉还不错,反复做了试讲。演讲的前一天下午,我和一位当车间主任的高中同学在一起吃晚饭,对他说起了这件事。这位同学非常热心,饭后陪我来到宿舍,看了讲稿,认为还要修改,提出了修改建议,并以他自己的经验提出为什么要这样修改。我接受了他的建议,又认真地做了修改。当时恰逢某位领导人逝世不久,大家都在悲痛之中。修改后的讲稿从这位领导人的一句名言开头,表示出自己竞职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第二天演讲时,我从口袋中掏出讲稿,放在桌面上,但实际上并没有看讲稿,声音嘹亮地流畅地完成了演讲。评分出来,我竟然出人意外地列入了考察人选。虽然后来并没有成功入选,但却给了我很大的信心。数年以后,我第三次登台作同样类型的演讲后,才取得成功。

有时也要作述职演讲。由于述职的人员多,一般控制时间为三五分钟左右,并有计时员。一些同事不太喜欢参加述职眼见,但是因为工作安排,也不得不参加。由于形成了习惯,我每次都精心准备,按照限定的时间控制篇幅字数。所以,当一些同事拿着写满自己工作的材料照读,常常不能按时结束的情况下,我却往往把讲稿置于一边,用一个引人入胜的事例吸引住大家的注意力,再简明扼要地进入正题,并让演讲提前一二十秒戛然而止。一次述职结束后,有两位领导给我发来信息点评肯定。一位同事还将录音发给我,令我非常感动。

工作了十年之后,我被单位授予了一些荣誉,并让我与其他几位一起参加了一次巡回演讲。演讲的会场经过了特意的布置,面对送上的鲜花,我首先高度赞扬了同事和集体,才以一种谦虚平和的语调报告自己的学习工作经验。讲到动情的之处,不禁热泪盈眶,声音颤动。

我越来越喜欢精彩的演讲,特别不喜欢单调乏味的课程和报告。也总是要求自己用一种易于让听众理解和方式去讲,和听众建立直接的联系。有的同事对我说:你这人平时不苟言笑,但一到讲台上,似乎马上就换了一个人似的,声音洪亮清晰,自信满满,神采飞扬。

后来,单位举办一些岗位培训,有时也邀请我去讲讲课。我都要长时间不厌其烦地准备,决不照本宣科,人云亦云,争取为听众提供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

我还三次作过婚礼主持。第一次是一位朋友快要结婚,打电话对我说:“第一请你来喝酒,第二还请你给我主持。”此前我并没有主持婚礼的经验,但为了挑战一下自己,谦虚推让了几句后,也就接应下来。我是一个外行,但可以学习。而且参加朋友的婚礼多了,也就多少了解一点套路。没想到后来反响还不错,朋友和客人都很满意。这也算是一种有趣的经历吧。

学无止境,实践亦无止境。我深知,学习演讲的道路上,自己永远只是一个小学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