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悟人生想法

助人即助己

2020-03-14  本文已影响0人  金刚芭比笑笑

如果你想变得更加快乐、幸福、自信,那就去帮助别人吧!

帮助别人是我们不学而能、天赋异禀的能力。这种为他人付出本身就具有滋养自我的心理能量,是通往积极幸福人生的桥梁。

心理学家通过大量实验研究发现一岁左右的婴儿就能自发地去帮助研究者捡起掉到地上的物品,这说明帮助别人不是通过后天教化习得的能力,而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是人的天性。

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大脑会分泌更多的多巴胺、内啡肽、催产素,使我们变得更加宁静、快乐、满足。

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通过扫描那些捐钱给慈善机构和得到同等金额钱的被试的脑区,发现二者被激活的脑区都在腹侧纹状体里,位置非常接近,还有一部分重合,这也是大脑里的奖赏中心,当接收到食物、毒品、金钱等刺激时,该中心会被激活。而且捐钱比得到钱的被试还要多激活一个区域,而这个区域是“当人类凝视自己的孩子、伴侣时会被激活”。

因此,助人一方面能激活我们大脑里爱的区域,同时也促使大脑分泌多巴胺,让我们感到由衷的幸福快乐。

为什么助人会有这样的生理机制呢?

这是因为助人是进化的结果,相互帮助有利于物种在环境恶劣、资源匮乏的情况下更好地生存和繁殖,继而促使这种助人的基因被保留下来。

人的助人行为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同情心和计算,同情心是助人行为的发动机和保障,是人天生就有的情感。而计算是理性的权衡利弊,缺乏情感和动力。

例如看到一位步履蹒跚的老奶奶摔了一跤,我们会不假思索地想要去扶她起来,这是因为我们的本能情感在无形中主导着我们,让我们自然而然地帮助老奶奶。然而有时我们之所以会犹豫不决,是因为我们在理性地计算:帮了她,会不会被讹?

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给两组被试分别看失学儿童的照片和失学儿童的数据报告,前者获得的捐款金额是后者的两倍多。这是因为图片激发得是人的天性即同情心,数据、文字激发得是人的理智。这个研究结果也表明了人的同情心比理性计算更能让人愿意去帮助别人。

事实研究表明助人能够提升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拥有更加积极的生活方式,让我们变得更自信,帮助我们把注意力转移到别人身上,从而不再烦恼自己的一地鸡毛,也会让我们觉得生命更有意义,有助于身心健康。

因此,对于不幸福、郁郁寡欢的人,可以通过助人疗法来提升自己对生活的幸福感、掌控感、满意度。

所以,帮助别人其实也在帮助自己,这不是一句毫无根据的心理鸡汤,而是颠扑不变的真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