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不负——细节
若想达到终极目标就必须认真对待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
一个没有品牌知名度的新产品想从市场上已有的畅销品那里分得一杯羮,光靠不输给别人的产品质量是不够的。在没有可以投入压制性的推广费用(无论是媒介广告还是人力推广)的实力情况下,就算有更醒目更靓丽的包装,哪怕价格低于别人很多,如果不采用一定特别“技巧”,是很难实现自己想要目的的,甚至可能连进入目标消费人群视线的机会都没有。纵使有多么大的市场份额,自己可能性都是白费。
在没有要求对化学药成品制剂与同品规原研产品进行“一致性评价”的年代,成品是以其质量标准和制剂通则规定的指标衡量产品质量的。
非原研产品与原研产品在质量标准项下可能并无差异,甚至某些指标还会超过原研产品,也就是说药物的安全性可能并没有明显差别。
但是,因为可能的制剂工艺,包括辅料使用的不一样,致使固体制剂在药物进入体内的生物利用度,也就是有效性上也许存在着相当的差别。特别是那些如靶向制剂,肠溶制剂和缓释剂这种特别工艺要求的制剂上,差别可能是“天壤之别”的!毕竟,相较于原研药品完整且深入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拥有大量实验数据来支撑说明书上每一句描述,仿制药品在一些环节显然是没有数据支撑的,因为没有亲自研究,比如直接衡量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临床研究,很多非原研的固体制剂是没有开展的。
也就是说,不一定仿制药品就一定不如原研药,但无论友还是劣都缺少足够数据支撑是大概率的。
在质量的判断标准只在纸上的质量标准和药典通则要求的情形下,只要各项指标在要求的限度内就都是合格产品,从这点来说,原研和仿制并无质量差异,构不成决定市场份额的决定因素。
决定市场份额的是靠推广或长期培养出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当然也决定于价格因素。因此,对一个新上市的产品而言,决定份额的知名度这项一开始就处于了绝对的劣势。即便有更具吸引力的价格,如果连与消费者见面的机会都没有,哪还会有什么市场份额?经销商是根据他们长期经验来决定某个产品做或不做的,在没有实力建立自己直营团队的情况下,经销商的决定事实上决定某个产品的前途。
不过,对一个别的企业已经做得很好的新入市的产品来说,即便没有实力推广也不意味着就绝对没有机会参与竞争。有诱惑力的价格空间和贴心服务是第一个切入点。第二个直接且省钱的切入点则是在多方面做一些蹭别人热度的尝试,比如包装上“以假乱真”。不只是外观尺寸,颜色和图案,也包括当时作为别名用的包装上醒目的商标都可以做得有模有样。。
即便是专属性的别人的注册商标,同样可以注册些看起来,或念起来能够“混淆视听”的商标同样印在我们自己的包装上,让每个细节都尽量做到无懈可击……
早安,元月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