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之间的羁绊在于血缘,也在于相处
人和人之间的羁绊在于血缘,也在于相处。
——读《如父如子》
01
《如父如子》是枝裕和的一部原著小说,作者用平淡的文字,深刻的描绘了亲人之间相互影响的点点滴滴,其对家庭亲缘之间那种细腻情感的解读,总是不经意就让人感动到落泪。
当意识到孩子也在注视着自己时,那一瞬间,便懂得了什么是如父如子。
至今为止都过着一帆风顺的人生的野野宫良多,是大型建筑公司里的精英社员。他和妻子绿结婚多年,感情十分要好,两人共同养育着聪明乖巧的儿子庆多。
本以为平静生活将一直持续的三人没有想到的是,一通来自庆多出生医院的电话将这个小家庭卷到了风口浪尖。面对命中注定的血缘与日夜相伴的亲情,良多骄傲又脆弱的内心摇摆不定,让两个家庭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前。
02
故事的题材并不新颖,许多电视剧都有抱错了小孩的情节,然而作者却用文字将这个细腻的故事描绘得淋漓尽致,带着温情,更带着沉默的软刀子,明明氛围常常那么平静,却总是让人心痛难言。
围绕着交换孩子,着眼于两个家庭各方面的差异,众人不同的个性、心情、价值观在碰撞中,重新审视自己,每个人都得到了改变。
育儿即育己,我们总会在孩子身上看见自己的模样,一个人当了父母之后,也势必会去回顾自己和父母的关系。
良多的母亲在他童年时期离家出走,之后他就和继母一起生活,但他始终不接纳继母。通过掉包的孩子,他更认识了自己,是养育的亲情更重要,还是血缘更重要?是努力工作为孩子提供丰厚的物质更重要,还是陪伴孩子成长更重要?是不断努力拼搏,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更重要,还是遵循内心,获得生活的快乐更重要?这是这本小说读完让人思考的几个问题。
小说中,在处理两个家庭的关系时,交代得非常清晰,也融入了很多日常的亲情和温情。包括良多和绿之间因孩子错换后的情感过度,水到渠成,代入感特别强,很容易引发内心的共鸣。而良多对父子之间的关系,内心的挣扎,思考,反思等想法,也跃然于纸上,使读者在阅读故事的同时,也会思考许多问题。
03
小说从雄大的角度写出了父亲应该担当的角色。
也许就是一起放风筝,给孩子修坏了的玩具,其实很简单,不过是父子之间的互动罢了,斋木雄大没能给孩子优渥生活环境,却给了更多温暖浓厚的父爱,所以琉晴爱雄大,我想雄大一定是琉晴心里的大英雄,而良多只是一个冰冷的怪叔叔。
最后直到庆多离开,良多从沙发下翻出自己没什么印象的玫瑰花,他才隐隐有些自责。之后看到相机里庆多给自己拍的一张张照片,才幡然明白为什么儿子坚持把相机留给自己,才明白孩子的内心其实比自己细腻的多的多。
良多这也开始反思自己,也开始认识到因为自己的童年经历才让他缺了对爱的理解与感受。良多要求自己严格,同时对待家人也是如此,这种近乎严苛的生活态度不无来由。
他讨厌他的父亲,而如今,他与父亲又是多么相像。表现好的地方归功于“血缘”,看不顺眼的地方都是“教养”不善之过,这副嘴脸酷似父亲良辅,这是爱吗?这种冰冷的感情要怎样解读才能读出爱的味道呢?
04
父母也是第一次做别人的父母,有的人天生就可以做好这个角色,有的人却需要慢慢学习。
在成为合格的父母之前,我们或许也会从我们的父母那里学得些经验:好的,或者负面的。
有时候,尽管我们反感我们的父母,可是不知不觉之间,我们也会变成我们曾经反感的那个样子。有时候,因为反感父母的样子,所以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变成那样,最后却发现,原来他们才是对的。
父母与孩子,其实并没有什么等级分界,我们都在相互学习,相互妥协,寻找最佳的相处方式,然后,与从前的自己和解。
抚育孩子的过程,也是在抚育父母内心的自我。
从《步履不停》到《如父如子》再到《比海更深》,枝裕和围绕着家庭亲缘间常见的矛盾以及戏剧化的延伸,带领观者穿越了一组组不同的家庭,体会着支离破碎下暗藏的温情。这是源自是枝裕和对情感拿捏的分寸感,已为人父的他了解这份羁绊的存在,并耐心探究起其存在的理由。
我始终相信这个世界上从不会有无缘无故的爱恨纠缠,哪怕有血缘维系,如果不是真心相对,依旧会充满波折。然而一旦倾注了感情,羁绊就会自然的生长,就像小说《如父如子》中的良多和庆多,“当意识到孩子也在注视着自己时,那一瞬间,便懂得了什么是如父如子。”
语录文摘
1、父亲也是无人能取代的工作吧。
2、钱也有能买到的东西和买不到的东西的,你想要用钱买孩子吗,没有输过的人还真是不懂得别人的啊。
3、有些人即使想努力也努力不了啊。
4、明天能做的事绝不放到今天,这是我的座右铭来的,你这样的话说着说着也就结束了吧。
5、只是你一直都踩着油门向前奔跑,然而有时是需要踩一下刹车的。
6、我们家的方针是无论什么事都要一个人完成。
7、庆多你不会不甘心吗,你要是不想弹的更好,继续弹也没有意义。
8、我的父亲不是一个会和孩子一起放风筝的人,但是你也没必要模仿他吧。
9、你在说什么呢,要花时间,对孩子就是要花时间。
10、因为这样一来不幸的人就不止我一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