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生涯(二)
每一个普通的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成长历程。每一个成年人,都有自己无人能懂的困苦。每一个坚持在教育教学中有成长的老师,也一定会有自己的心路历程。
一 五年扎根期,自我摸索。(2006-2012)
从初次踏上教育这片热土,内心有很多的好奇与生疏。对于班级管理是新鲜且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课堂是野生状态的自我摸索。并没有弄清各种课型的要素。也许,就是这种未经雕琢的原生态课堂反倒起到很好的效果。迎合学生们听课的“胃口”。同时,成绩也是非常理想。我心知肚明,这具有偶然性。从初中英语课堂到大学课堂,我是扎扎实实的把写教案落到了实处。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自己的知识重点更确切,不会课堂遗漏。另外,上课时若果有突发情况,自己可以灵活应对。最重要的是,自己面对学生更加自信。
二 七年发展期,自我觉醒(2012-2019)
一味的羡慕他人的成功是无事无补的。其实,真正的提升能力是通过做事。真正的内心坚定是活出自己的特色。在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你若想走出自己的教学特色,必须积极主动的工作。从第一次出试卷开始,查找各种资料、修改、校对、排版等,力争与标准化试卷看齐。收获的是以命题人的角度看待教学成果。从第一次组织社团活动,体验到的是课本以外五彩斑斓的课程文化。第一次写专业论文,从论文的惧怕者到收获各种荣誉。第一次做读书报告会,让我感受到读书的魅力和与众人分享的幸福。第一组织英国教师讲座、翻译、组织会场、写通讯稿。第一次做全校骨干教师展示课,一点点的积累,一次次的推翻自己的思路,一次次的折磨与自己较劲。又最重赢得掌声和赞誉。这都成了我野蛮状态下自我进阶的绝版资料。没有机会是随便给谁,除非你已为此准备了很久。辛苦与收获并行。机遇与挑战并存。
三 N年成熟期,自我精进(2019-)
庄稼不是一天可以长成。成功也不是一天得来。罗马也并非一日建成。作为中年教师,很难避免有事业的瓶颈期。也会有职业倦怠期。时间可能会消磨掉年轻的激情。但内心要有对教育事业永不磨灭的热情。
新时代背景下,不断学习新理念,更新知识,重新学习新技能,才能不被淘汰。自我设定目标,在无人督促的前提下,在自找的任务驱动下学会自我精进。做主题研究就是让自己在专业领域里做到:精、细、深、专。把自己朴素的教学特色与工匠精神发挥到极致。这样,才能取得纵深的成长。用专业阅读去打破职业成长的瓶颈期。这样,才能向下继续扎根,向上蓬勃生长。
我的教育生涯还在继续。教育是一场灵魂的修行。遇见不完美的自己,心灵在一次次打磨中变得晶莹剔透。遇见不完美的学生,在一次次的真情付出中收获爱的真谛。教育是一场美丽的遇见。见证着我们在风雨中的成长。也见证着我们在付出后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