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嗝嗝老师》背后的教育观
近年来,印度电影越来越受到我们的喜爱,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印度的电影能够让我们在欢笑中感动到泪奔,看到影片之外的一些东西。
从抨击传统教育的《三傻大闹宝莱坞》,到打破印度传统的《摔跤吧,爸爸》,再到上升到国家层面的《小萝莉与猴神大叔》,无一不体现了印度社会中一些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
前不久刚上映的《嗝嗝老师》也不例外。其实,从片名我们就可以猜到这是一部有关教育的电影。
可能类似于《放牛班的春天》,可当完整地看完这部电影后,我们仍然在欢笑和感动中一脸满足地走出电影院。
《嗝嗝老师》背后的教育观这部电影剧情比较简单,讲述了女主人公奈娜与一群后进生之间发生的故事。
奈娜天生患有抽动性秽语证,即无法控制地经常发出怪叫声,因为这个原因使她在应聘教师时屡屡碰壁,终于偶然得到机会成为一名中学老师。
然而,满怀希望的她面对的却是14个顽劣不堪的问题学生,奈娜并没有放弃。
她通过家访深入了解学生们的具体情况,运用生动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找到自己的优点,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用耐心和爱一点点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取得学生的信任。
孩子们逐渐接纳了这个身有缺陷的老师,敞开心扉,在奈娜引导下,最终逆袭,站在了他们梦寐以求的的舞台上。
《嗝嗝老师》背后的教育观在老套的剧情之外,我们还是被精彩的剧情设计折服。
比如在影片刚开始,就交待了奈娜当老师的原因:因为自身疾病的原因,奈娜无法向其他孩子那样正常上课,被同学们无情嘲笑,被老师赶出教室,被学校勒令退学,甚至被亲生父亲嫌弃,使得年幼的她内心极度自卑。
而在一次偶然中,可汗校长充满善意的话语照亮了她的内心世界,给她的生活带来了光明,让她明白教育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
《嗝嗝老师》背后的教育观可能是出于对校长的感激,也可能是出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使她面对学生们一次又一次的嘲笑和挑衅都没有选择退缩。
最终像当年帮助过她的校长一样,也成功地拯救了这14个迷途中走失的孩子们,甚至是之后更多的孩子们,完美地诠释了“有教无类”这一教育思想。
正如她影片中所说:“世上没有差学生,只有差老师。”影片中所透露出“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值得每个教育工作者学习。
《嗝嗝老师》背后的教育观此外,14位学生的成功逆袭除了奈娜的勤苦付出,还与许多人是分不开的。
没有社会的优惠政策,贫民窟的孩子们就没有机会享受到受教育的权利;
没有校长对他们的再三包容,孩子们就没有机会参加考试证明自己;
没有家长对学生努力学习的支持,学生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巨大进步;
没有优等班老师经过内心的挣扎替自己的学生承认错误,9F班的学生们没有办法洗脱作弊的罪名,甚至会一蹶不振。
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9F班就没有办法实现逆袭,收获鼓励和掌声,得到大家的认可,很可能回到从前的样子,任凭嗝嗝老师有再多的耐心也救不回他们。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教育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与社会、学校、家庭、老师的努力都是分不开的。
要想使一个国家教育取到进步,要想使孩子们向花骨朵一样绽放,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努力,关注孩子们的身心发展,才能使孩子们茁壮成长。
《嗝嗝老师》背后的教育观这部教育题材的电影,背后所蕴含的教育观值得我们深思,让我们明白以下几点:
1.教育要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更要做到有教无类,耐心对待每一个学生。
2.在教学方法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寓教于乐,将课堂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融合起来,使学生易于理解,做到学以致用。
3.教育不只是教师一个群体的事情,更是整个国家、整个社会的大事,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
愿更多像嗝嗝老师这样的优秀教育工作者们传递爱,传递正能量,使迷途中的孩子找寻到前行的方向,照亮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