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族群-东南亚土生华人

2022-11-27  本文已影响0人  可俪

土生华人是谁?他们来自哪里?他们有什么神秘的地方?

华人是宽泛的文化概念,华侨是国家归属层面,华裔是历史和民族概念,华族是民族概念,而中国人,新加坡人,马来人,泰国人,印度尼西亚人(国家身份概念)

在东南亚,Peranakan专指土生华人,Peranakan=这个地方出身的人:这是一个地缘和血统概念,而不是民族概念,潜在的意义外来人的后裔。从唐朝开始就有中国人来到东南亚,但没有确切文字记录。15-16世纪明朝,明朝后期,海禁解除,海上贸易的繁荣,使比较多中国南部的人民出海远洋。当时女性不可以出国,所以来到东南亚的船员都是男性。欧洲与中国大陆的贸易的重要航道就是马六甲海峡,当时航运不仅靠海也要靠天。所以下半年从中国到达马六甲后,要等到上半年的东南季风才能返航。船靠港,人上岸。有些船员上岸后,选择不再回去,而是留下来做其他生意,就和当地的女性通婚。他们后代就是土生华人。土生华人还和郑和下西洋有关,随郑和下西洋的船员中有一部分,因为各种原因留在那些港口,所以土生华人也分布在印尼,泰国及东南亚的其他地方。这就是土生华人故事的开始。清朝以后,中国内部的战争和世界贸易的发展,又涌现了一批到东南亚定居的华人。继马六甲之后,新加坡和槟城也成为重要的港口城市,的开港,这些华人多数选择马六甲,槟城和新加坡这三个港口城市在新马一带,baba, Nyonya就是指土生华人的男性和女性。土生华人。

第一个问题: 土生华人的地理分布聚集地

土生华人比较集中的地方是马六甲,槟城和新加坡。其实早在马六甲成为英国殖民地之前,就已经有中国的商人在这里落脚,这一点可以从郑和7次下西洋,其中4次都是在马六甲停泊看得出。由于季风的关系,回中国的船一般要在马六甲停留半年,所以一些中国人,就在当地留下来。当他们和当地的马来女性同婚后,就有了土生华人。除此以外,马来西亚的吉兰丹,丁加奴也是有很多早期华人来到,那里也聚集了很多土生华人。除了马来西亚,印尼的Semarang (三宝),泗水,泰国的普吉岛都有相当数量的土生华人。

当槟城和新加坡成为英国殖民地后,一些土生华人搬到那里。这三个城市都成为了中国和欧洲贸易的重要港口。土生华人在贸易,航运,种植业等方面积累了大量财富,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说的土生华人文化。这三个城市的土生华人呢,又被称为“海峡华人”。

这是土生华人的地缘特征之一。地缘特征之二,是土生华人的华人,并不是中原人,主要是华南人,福建,广东,其中又以福建人为主,所以土生华人的语言,生活习惯都可以看到福建地方特色的影子。

第二个问题: 土生华人的血统

既然土生华人的地缘广泛, 土生华人的血统也非常多样化,马六甲,槟城和新加坡3地主要是和马来人的混血。19世纪的土生华人留下来的画像,照片,我们还是能很清楚的看出混血特征。那现在我们身边有土生华人的后代吗?当然有,但是很遗憾,土生华人本身的人口规模并不清楚,19世纪的土生华人一般不娶不嫁外族,可是二战之后加上土生华人的后代也在不断地与外族通婚,所以我们很难从外貌上辨识土生华人的后代。

第三个问题:土生华人的语言和宗教

语言- 土生华人在家里通常不说华语,为什么?父亲在外工作,孩子的主要交流对象是母亲,所以,以马来语为主夹杂着方言。

19世纪的新马的土生华人通常选择英文教育,他们的英语相当流利。很多土生华人不会说华语。这里的华语指普通话和各地方言。写就更不用说了。很多土生华人不会读写中文,即便他们家中匾牌上很多都是中文。

宗教-但是在很多土生华人的家里看到的是中式祭坛,祭祖,道教,佛教相混合的,很多家庭的峇峇和娘惹维持这中式信仰,礼仪。这有3个原因。

1)15-19世纪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虽然已经开始从佛教转向伊斯兰教,但还没像今天那样严格

2)土生华人集中的地方主要是槟城,马六甲和新加坡。这三个地方,马来人的比例较少,加上这三个地方是英国殖民地,华人比较占优势

3)和华人通婚大多数女方是马来人,但也有其他民族。在那个时代,文化包容度也比较高。

4)土生华人的后代和马来人再度通婚的比较少,土生华人之间的结婚比较多,因此中式文化被较好地继承下来了

19世纪以后,有一部分的土生华人改宗信仰基督教。

第四个问题:土生华人的习俗

土生华人的习俗相当独特。他们结婚仪式是中式的,拜神祭祖,但他们吃饭却不用筷子,而用叉子和勺子。传统的婚礼程序是十分复杂的,比如他们也像中国一样,先请媒人说媒,然后再合男女方的八字,如果相合,然后下聘礼等等。中国传统婚嫁的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在他们的婚俗里也时有体现。二战前,“峇峇娘惹”的婚礼依然沿用清朝的古礼:三跪九叩、敲锣打鼓、抬花轿,场面十分的热闹。举行婚礼的前两日,双方的家里就开始忙碌起来了,摆设新床、布置新房等,一片喜庆热闹的气氛。左邻右舍、亲朋好友也会上门帮忙,大伙儿上门帮忙不但能减轻喜府的工作负担,从中也联系大家的感情,这也是“峇峇娘惹”人至今仍能维持稳固联系的秘诀。这和中国习俗一样,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这是中国人情社会的体现。

“峇峇娘惹”的婚礼保留了中国传统婚礼的礼节与风俗,而且,婚礼有专门的一天来敬茶,称为敬茶日。在当天,新郎会带着新娘向自己的父母长辈等敬茶行礼,然后新郎新娘一起回到女方家中,同样向女方的父母长辈等敬茶行礼,表示长辈对新人的认可。这敬

茶礼也是中国南方的习俗, 但“峇峇娘惹”们敬茶,还需要给叔叔阿姨姐姐哥哥们敬茶,这表示得到全家的认可,入他们的家门之意,是对中国敬茶礼仪的继承和发展。

礼物有珠宝首饰和布料,有的还会有橘子、蜡烛和白兰地酒,可以看出,这是中西方文化的融合。

“峇峇娘惹”婚服体现着文化的融合。因为“峇峇”大都从事贸易,穿西装,接受的是 英国教育。而“娘惹”们就在家里学习珠绣和刺绣等女工,他们很小就开始跟着妈妈学习绣 制婚服。因为这样的社会传统,所以在婚礼上,新郎有身着长袍马褂,头带瓜皮帽这种清末 民初的中式服饰,也有着西装的。“峇峇”的西式婚服,可以看到英国文化对他们的影响, 但新娘的婚服就是传统的凤冠霞帔,颜色上主要采用中国人认为代表喜庆的红色,也融入了 马来人推崇的吉祥色,土耳其绿,这些颜色相互搭配,这体现了他们坚持中国文化的同时, 也在适应和融入当地文化。

第五个问题: 土生华人的衣与食

“珠绣”是娘惹一项独特的传统工艺,十分耗时耗力,对手工要求很高,构图也讲究, 和中国的传统女红技艺相当。“娘惹”们从小就学习“珠绣”。在他们眼里,珠绣是衡量一个 女子贤惠能干的重要标准,是“娘惹”们必有的嫁妆,他们在出嫁时会为自己未来的丈 夫和公婆精心缝制珠绣鞋。婆家会将其他的珠绣品和珠绣鞋一起放在新房里,展示给亲朋好 友看,以此来炫耀新娘的贤惠能干。珠绣鞋是用极小的来自欧洲或日本的彩色珠珠在鞋面绣成各种 各样的图案而成,这种珠子有倾斜的角度,看起来闪闪发光。珠绣鞋的图案大多是花鸟虫鱼,也有西方娃娃。“小小的一双“珠绣鞋”融合着中西方不同的风格。

娘惹菜结合了中国烹饪手法和带有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香料和风味的配料。此外,菜肴还受到泰国、印度、荷兰、葡萄牙的影响。 

娘惹菜有3大特点

1)食材:采用中国菜中不太使用的香料,石栗,黄姜,椰奶,辣椒、薄荷叶、亚参膏。以及新鲜的果实和椰油。

譬如,黑果(Brah  Keluak)炖鸡,炖肉。这种果肉取之新马,印尼的果树,他的种子含有氰化氢,本来是有毒的。但是他的果肉是黑色的,非常绵密,幽香。

2)烹饪技巧:娘惹菜通常都需要先将香料,果实等用杵和臼加以磨碎,然后炖煮所以非常耗时。当时的家庭分工就是男主外女主内,娘惹们的工作就是缝衣煮饭,也没有什么社交活动。所以她们可以用很长的时间进行烹饪。

3)颜色:地处东南亚,热带植物给娘惹们带来了很大的灵感。特别是甜点,颜色鲜艳,绿的,红的,紫的,娘惹以他们的五颜六色和令人愉快的kuehs(蛋糕或糖果)。这些Kuehs用到糯米,椰丝,椰糖等等

土生华 人的文化不是中华文化在另一片土地上的复制, 也不是中华传统文化和南洋 本土文化的简单组合, 而是一种交错纠缠的关系, 这也体现在土生华人作为 一个矛盾的综合体而存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