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令社会热点首页投稿

立鸿鹄之志 当省身前行

2018-05-05  本文已影响48人  行走北上广

周末,微信圈刷屏的莫过于北京大学林校长在校庆大会致辞时将“鸿鹄”错念成“鸿浩”引发的关注和评论,以及林校长为此发出的致歉信引起的更大的热议。

观之林文,除了开头的“抱歉”和结尾的“歉意”外,中间一千余字大篇幅解释了自己文字功底差与文革时期接受的基础教育弱有关,以及试图将公众的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想表达的思想上来-“焦虑与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反而会阻碍我们迈向未来的脚步。能够让我们走向未来的,是坚定的信心、直面现实的勇气和直面未来的行动。”

林校长态度不乏诚恳,但其某些观点却值得商榷。

知青出身的林校长的中小学时期可能没有条件造就他很好的文字功底,但后来从本科至博士八、九年时间,世界知名、国内首屈一指的北京大学也没能让他在这方面提高?或许人们应该反思一下大学教育体系是否存在缺陷,是否应该适当增加大学语文教育的份量。

焦虑与质疑不能创造价值?这与全球化、现代化潮流中的主流观点大相径庭,难以让人信服。人们说质疑触发创新,而创新能带来更大价值。没有质疑,创造价值的动力在哪里?实例已经很多,似乎不需要专门证明。

还有,林校长一方面说要有“坚定的信心、直面现实的勇气和直面未来的行动”,另一方面又说“像我这个年纪的人,恐怕也很难短时间内,在文字水平上有很大的进步了”,似乎有点弱化自己的思想观点。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有信心和勇气,年龄当不是问题。

综观全文,感觉同文字功底相比,与时俱进的观念更为重要。

林校长是化学领域的名家,成就毋庸置疑。然而,作为向称兼容并蓄的北京大学的校长,人文社科水平固然不需要达到自然科学水准,却也不宜令人失望。

鸿鹄也可能出自燕雀,每一个修炼阶段都很重要。最好的策略是把不足之处提升到不差的水平,而把擅长的领域做得更好。若然偏废,即便剑走偏锋,终究难成大事,也会削弱榜样的力量。

立鸿鹄之志 当省身前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