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套内使用面积进行计价,会对房价造成多大的影响?
2019年2月18日,在住建部的网站中发出来一份征求意见稿,其中有一条并不显眼的信息引起了极为强烈的关注。其大意内容是:住宅建筑应以套内使用面积进行交易。这是住建部首次以官方的姿态提出房屋交易应以套内面积来计算。
说实在的,这条信息之所以引起民众广泛的关注,主要是因为大部分人认为,这会对自身利益产生很大的影响。毕竟此前很多地产开发商建设的小区公摊面积着实不小,有些地产商的房子公摊面积能够达到25%,甚至是30%,那些已经购买这类房产的老百姓很清楚自家房屋的实际使用面积比那些公务员小区的房子小很多(备注:这里公务员小区泛指公摊面积较小的住宅社区)。以前大家对外出售是按建筑面积统计计算的,价格相差不大,所以没什么不好的反应,但是如果以后要按套内使用面积出售住房的话,岂不是亏大了。还有那些自身没有住房的朋友可能会担心,这样的政策一旦出台执行,会不会引起房价的再度上涨?现在房价已经让人无法企及了,如果再涨价,可能这辈子都买不起了。

其实没有太过担心的必要,一个投资品不会因为单一因素的变动而过渡上涨或者下跌,市场经济才是为其定价的主要因素,唯一不可抗拒的只不过是人心。老伊今天来帮大家梳理一下对待这种问题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思维逻辑来分析。
先说第一种情况,开发商小区的房子公摊面积大,集资建房小区公摊面积小,如果政策变动房屋总价将会产生巨大差距?老伊可以明确的告诉您,不会!即使有也不会很大。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来想,如果是同样的单价,您会购买公共区域宽大,使用方便舒适的住宅小区的房子呢?还是那些楼道狭窄,电梯连5个人都装不下的住宅小区呢?只要人不傻应该都会选择前者。有朋友可能会问了,毕竟套内使用和公众使用的区域是不一样的,人都是自私的,谁都希望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拥有的面积越大越好。其实,这就是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了,同样位置,同样类型的房子,两者的公摊面积即使有差距,也不会超过6%,8%就是极限了吧,前面说了,公摊面积毕竟可以提高你居住的舒适度和小区档次,那么,多出来的公摊面积至少可以抵一半的价格吧,也就是说即使真的出现价格变动,最多损失3%-4%的总价。而且这还是排除另一个因素的情况下,至于这个因素是什么,我们最后说。

再说第二种情况,房价会不会因此发生变动,尤其是往上涨?老伊的答案是不会。这与你如何正确的思考投资股票是一样的道理,股市价格的变动每天都会发生,可企业真实的价值是一定的。房子的价格变动只取决于,金融,供需,人口三大因素,交易统计面积的变动并不影响人居住的真实体验,难道在此政策出现之前你就不考虑房子的公共设施,小区环境和公摊面积了吗?因此,客观上讲,无论今后交易面积的统计方式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价格都不应该受到影响。但是,有一点不可控因素是不得不考虑的,那就是人心,很多投资大师都说过,你永远计算不出人们的疯狂程度。老伊最担心的就是那些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受中介简单,断言,无逻辑的暗示,开启恐慌式购房模式,那样不仅老百姓的杠杆率会进一步上升,国内金融风险也会进一步加剧,有关部门还得时刻关注这样情况发生的可能,争取扼杀在摇篮中。老伊也会增加对此方面的关注,有任何消息和看法会及时发到平台上。
还有第三种情况,是关于对开发商的影响。目前很多地方城市,为了执行“坚决抑制房价上涨”等有关政策,会对新房的销售进行限价。未来,如果新房销售按照套内使用面积来计算,那么是否会有新的政策指导呢?不然,那些已经盖好房子准备销售的开放商,岂不是亏大了。同时,老百姓还得注意期房销售的合同签订,以后一旦开发商的房子不再以建筑面积为合同签订标准,那么它们为了减少建房成本,增加企业利润,公共区域设施设备的配套大打折扣的可能性很大。因此,把握好期房的合同签订尤为重要。不过这无疑让老百姓对于二手房中共用区域良好的房产更感谢兴趣了,这样我们在第一条内容里说到的3-4%的价格变动上限是不是又要小一点了呢?
最后还有一方面因素会彻底消除公摊面积不一产生价格变动的可能,那就是“房产税“。正所谓存在即合理,无缘无故对交易住房的面积统计做出改变,大家不觉得奇怪吗?老伊只是猜测,也许,这都是为以后房产税征收做准备。房产税中会涉及免征额度,大概可能是人均30-40平米左右,人均住房面积是不会按照建筑面积统计的,为了减少分歧,积极推动套内面积核算就显得理所当然了。

说实在的,目前这还只是征求意见,什么时候正式实施,到时候会有哪些政策保护,哪些部门需要做什么样的配合都是未知的。现在我们明白其中的逻辑就好,过分的关注实在是没有必要。
如老伊写的文章还能过您的眼,请帮忙点个关注,这是对老伊的支持,有了您的支持老伊才有动力继续写下去,老伊先说声谢谢!对了点击文章开头的语音链接可以听老伊音频直接播放,方便又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