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教育我们的孩子

【育儿分享】宝宝爱“咬人”,背后有原因

2016-11-12  本文已影响111人  沫濛MM

我的两个女儿有着迥异的性格,妹妹疯狂,姐姐比较内敛,周岁前她们玩到一起的时候甚少,偶尔心情好的时候,两个人会碰碰头表示友好。

❖后来她们互动的频率变多了,能一起安静的坐在一起看会书或者玩会玩具,我以为就这样相亲相爱下去了。可是突然有一天,两个人正翻着同一本有声书,姐姐哇的一声大哭起来,我回头一看,姐姐的食指上赫然两个深深的牙齿印...

❖大概又过了一两天,姐姐似乎已经忘了被咬经历,两个人又是很友好的玩在一起,姐姐时不时把自己的手指伸进妹妹的嘴巴里,妹妹则是开心的咯咯的笑,紧接着又是一声大哭声,姐姐又被咬了...

❖姐姐被咬了两次以后,终于有点后怕了。虽然有时会有意防着妹妹,但是看到妹妹玩着他感兴趣的玩具,还是忍不住坐过去。手敲琴,只有一把锤子,姐姐趁妹妹放下间隙,抓来玩,妹妹看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抓住姐姐手又是一口...

❖上上周,姐姐突然一改往日作风,突然变得强势起来,动不动就张口咬,前一秒还很友好的后搂着妹妹,后一秒就在妹妹后背啃一口...

❖有时两个人同时站着扶着围栏,激动地蹦蹦跳跳的,突然挪到妹妹边上,把毫无提防的妹妹咬一口...

❖上周,两人各看各的书,我刚想离开一会,还没出门,妹妹突然大哭起来,回头一看,妹妹一边哭,一边举着手给我看,无名指已破皮。

❖于是,这周,妹妹不再嚣张了,看到姐姐在玩他感兴趣的东西,只是站在旁边喊或者哭,换了以前肯定是动手去抢。

❖就在前天,我拿了两个包子给他们,各吃各的不亦乐乎,姐姐先吃完,看到在角落里的妹妹手里还有一小块,于是慢慢走过去,在妹妹前面蹲下,朝妹妹和我笑了笑,然后抢走妹妹手里包子,啃了一口,又塞回妹妹手里。我心里还在暗喜,这画面挺特别的,正准备拿手机拍的时候,姐姐已经开始第二轮了,这回妹妹貌似乎回过神了,一把抓住姐姐伸过来夺食的手,情况不妙,可惜我的速度还是没跟上妹妹的,姐姐已经被咬了,还好只是浅浅的印...

相信很多二胎家庭,肯定或多或少都会遇到和我家同样的问题,好好的玩着玩着,突然就有人被咬了。其实一开始面对我家最近如此高频率的“咬人事件”我内心是有点崩溃的,但是转念一想,与其袖手旁观感叹,还不如揪其表象探寻本质,寻找一些切合实际的解决措施。

儿童出生时,儿童的意识是混沌的,万物浑然一体的,要从这样一个汪洋大海中脱离出来,是自我分离和发现自我的过程,分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孙瑞雪《捕捉儿童敏感期》

咬,是宝宝的天性,对于尚未形成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之前,他们完全没有概念咬是不对的,濛濛一开始以为姐姐把手指伸进她嘴巴里纯粹只是玩乐,于是她就会用咬去回应,可能在她混沌的潜意识里认为,这仅是增加愉悦度的互动方式,而并未考虑到咬带来的后果。

心理研究证明,宝宝从出生开始,他们的潜意识里会去嘴去感知,未长牙前,喜欢吮手指,长牙后,发现咬能更真切的了解事物,因此,1岁以内的婴儿咬人其实是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是一种体验,而更像一种游戏。

小建议

1. 若宝宝咬的是自己,不予以夸张的回应;若是咬的同龄人或者其他人,则可适当给予点小惩罚。

我们可能会有这样的体验,和宝宝玩耍的时候,宝宝打了我们一拳,我们很夸张的叫起来,他们停顿数秒紧接着哈哈大笑,于是又打我们一拳,我们给予同样的反应数次后,他们就乐此不疲的继续重复打,因为在他们简单的意识里,这很有趣。而当我们就当没事一样,他们又无趣的自己玩了。

当宝宝咬了其他人,我们可以借关心被咬者,而短时间不理宝宝。

2. 给宝宝一些咬人是错误的暗示

可能对于小宝宝还分不清对与错,但是在发生时我们还是要坚定的告诉宝宝“不行”、“不对”,然后迅速用身边的东西转移宝宝的注意力,防止行为继续。

3岁左右的孩子已经能够体验到了讨厌、伤心、抱歉、担忧、害怕、嫉妒等丰富的情绪感受,但他们对情绪的觉察和应对还处于萌芽阶段,当他们遭遇到负面情绪的时候,他们常常不知道如何应对。他们一般采用哭闹、攻击、畏缩等最原始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负面情绪。

——陈素娟《3岁对了,一辈子就对了》

随着宝宝月龄的增加,我明显的感觉到沫沫濛濛开始渐渐有了独立和自我意识,遇到不如意的事情,语言匮乏期的她们因为无法将自己的情绪用认知和语言表达出来时,就会采用“哭”或者“咬”来宣泄,从而博得关注,或者达到自己的目的。

别说孩子还小感情不丰富,带她们的时候,我能真切的感觉到嫉妒,虽然常常教她们要学会分享,可是孩子毕竟孩子,情绪上来时还是无法克制,一不顺心,甚至我家大人都被咬过。

小建议

1. 观察宝宝的情绪变化,若有负面情绪,及时处理

孩子的脾气来的快,也去的快,有时转移下她们的注意力,便又破涕而笑。

2. 给宝宝一些咬人是错误的暗示

研究表明。儿童2岁左右已经产生了物权意识,学会了占有,常因玩具被抢或得不到玩具而沮丧、哭泣。12-24个月儿童的侵权行为(咬人、打人等)不指向任何特殊的人。

每个孩子都是有占有欲的,当我给沫沫濛濛发玩具的时候,他们首先都会认定手里的就是属于自己的,然后再观察对方的,若是自己感兴趣的,也会尝试去霸占,于是当自己的利益受到威胁时,他们就会用最擅长、最原始的武器——嘴巴去捍卫,为此两人也是挂彩好几次。

小建议

1. 不可指责宝宝自私,应多加引导和鼓励

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可以通过和宝宝们一起玩协助游戏,帮助他们尽快学会合作与分享,但不可强迫分享。

关于强迫分享,我特别有体会,以前我女儿们总会为了一件玩具抢来抢去,一般最后胜利者都是妹妹,然后姐姐就在旁边哭,一开始为了安抚姐姐,我会把妹妹的战利品强行拿给姐姐,瞬间妹妹就崩溃了,如此几次后,妹妹看到我去拿她东西就扭过身子......然后我才发现我的做法已经背道而驰了,于是后来不再强迫而换成了等待,没想到小家伙还挺有感觉的,直接把东西递给了哭泣的姐姐。

2. 给宝宝一些咬人是错误的暗示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3岁之前几乎没有语义记忆,只有肢体和情绪方面的记忆。

宝宝是天生的模仿者,心理学家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研究得出,新生儿在出生后最初的4个小时中就已经具有模仿能力了。因此,一个动作重复很多次,宝宝自然而然也就学会了。

于是我在猜想,突然有一天,姐姐也变得强势了,是不是因为开始模仿妹妹,发现“咬人”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解决问题途径之一。

小建议

1. 父母切记不要给宝宝错误的示范

孩子一般开始模仿的对象往往是父母,其次是身边的人。因此父母平时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并且不要和宝宝玩咬耳朵,咬手指等游戏。

2. 明确指出“咬人”是不对的

对于1岁左右的宝宝而言,他们还没有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自己不会意识到做错事,需要父母慢慢引导,可利用小故事之类的来强化“咬人”是不对的记忆。

一般情况,宝宝在6个月左右会萌出第一批牙齿,出牙往往会伴有不适与疼痛。

相信很多亲喂的妈妈都有曾经被宝宝咬过经历,尤其在宝宝出牙期。

沫沫有段时间半夜会突然大哭,白天也显得很烦躁,动不动就张口咬妹妹或者身边的人,开始仅感叹姐姐怎么突然这么厉害,后来我才发现她嘴巴里又冒出了两颗小牙。只是想通过咬来缓解出牙的不适。

小建议

1. 准备一些牙胶或者磨牙棒

通过吸吮和咬牙胶不仅能舒缓宝宝出牙时的不适,还可以锻炼宝宝嚼、咬的动作,有助于牙齿的健康,更可促使宝宝的眼、手协调和智力的发展。

2. 调整饮食

多准备一些纤维较丰富的新鲜蔬菜及水果,如白菜,芹菜、苹果......

3. 注意口腔卫生

4. 明确指出“咬人”是不对的。

最近终于把宝宝们的作息时间调整好了,虽然上午她们不睡觉一直要吵着陪她们玩或者讲绘本,但是下午整块的时间多出来了,所以抽空看了好几本育儿书籍,挺有启发的,虽然以上写的有些凌乱,但是确实让我找到了解决宝宝间咬人的原因了,希望也能对同样处在困扰中的你有所帮助!

其实我是不太爱看书的,甚至说之前都没完整看完过一本书,这几日居然能看完基本,我自己都吓了一跳,甚至我在想,我是不是可以抽空去考个儿童心理学,哈哈~

养娃不易, 我一直在路上.......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