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已来,AI医院应运而生
2024年12月18日 星期三 阴
今年降薪、裁员的风吹到了公立医院,弄得人心惶惶。说句老实话,降薪并不可怕,从物质层面来说,钱多有多用、少有少用,只要有稳定工资可拿,保证饿不死即可,同时医院还为你缴纳社保和公积金,这些都让你有保障。从精神层面来说,让你有事可做不至于闲得发慌,让你有归属感来实现自身的价值。然而,这一切平静,这一切美好很快就被打破,AI医院的到来就像一块巨石砸向平静的湖面,引起惊涛骇浪!
11月25日,AI领域迎来了一项重要进展: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孵化的无锡紫荆智康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紫荆AI医生”系统正式上线,并开始内测。这套系统首批推出了42位AI医生,涵盖了21个科室,能够诊断超过300种疾病,AI诊断准确率达90%以上。这些AI医生在一个高度仿真的虚拟医院环境中进行训练和实践,以提升他们的诊断能力。
系统里超过50万个“患者”都是由人工智能大模型结合权威医学知识库和少量公开病例等自动合成而来的。他们来自不同国家地区、覆盖各个年龄段、患有不同疾病,可以回答医生的问题,并及时给出诊疗效果反馈。
医生也是人工智能模拟的,在儿科、耳鼻喉科、风湿免疫科、妇产科等21个科室“坐诊”。根据人工智能的指导,“AI医生”可以依据最新的权威医学教材、学术期刊和诊疗指南,对患者进行精准的分类诊断和治疗。而且同一个科室里有两位医生,擅长领域不同。这样设计是因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疾病分布、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存在差异。需要医生因地制宜给出诊断和治疗方法。
系统内测正在进行中,面向专业人士定向开放了“AI医生能力测试”功能,对医生的诊断、治疗、对话能力进行定向测评。而“患者”不间断地进入医院求医问药,让医生在持续训练中自我进化。“AI医生”也比现实生活中的人类医生成长得快得多,AI医生能够在几天内治疗多达10,000名患者。与之相比,人类医生至少需要两年才能达到同样的数量。患者数量越多,“AI医生”的诊疗能力就会变得越强。这将贯通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让“AI医生”技能提升到新的高度。
目前,“AI医生”可对300多种常见病和主要重大疾病开展高质量的诊断分析,满足绝大多数诊疗需求,最快明年上半年,就能和公众面对面交流了。这会将前沿的大模型智能体技术赋能智慧医疗,辅助医生做出判断,提高诊疗效率,为人们提供便宜、便捷和优质的医疗服务。
预计在2025年上半年,“紫荆AI医生”系统将正式向社会大众开放使用,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医疗服务。现在已经进入人工智能的时代,AI医院也应运而生,而且越走越远。
人是铁来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但是AI医生不用休息,不会抱怨,24小时都在进行深度学习。我们人类医生没办法和AI医生相比,但是我们也阻挡不了时代的进步,只有早点规划,才不至于在未来首先被淘汰!
我们要认识到大数据、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已经逐步深入到了制药、诊断、治疗等医疗相关领域。尽管前景广阔,但“人工智能+医疗”仍面临挑战,打造“AI医院”需要迈过多重门槛。比如由于精神疾病往往伴随着病耻感,患者对于隐私的保护需求高。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如采集表情等进行诊断和治疗时,数据的处理、传输和保管的安全性非常重要,要加强隐私保护措施,确保数据严格保密。
未来我们医生需要更多地关注其他学科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医生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以适应技术的变革,同时积极拥抱和利用新技术。医生应该将人工智能视为好伙伴,但不能完全依赖它。要学会识别人工智能提供的诊断结果是否可靠。最终的决策权和把关人仍然应该是医生本人。
同时也得注意因软件分析错误或手术操作不当而引发责任纠纷。需要制定一系列监管标准避免技术滥用,加强对算法准确性、公平性、透明度、可解释性、隐私保护等关键维度的评估与监管力度,确保人工智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望未来,“AI 医院”的发展前景广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它有望与传统医疗机构深度融合,共同推动医疗行业的创新发展。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降低医疗成本,让更多的人受益于先进的医疗技术。它还可能在远程医疗、个性化医疗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