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聊《山海经》|堂庭山,白猿寿长至八百岁,一特产可使人飞仙?
又东三百里,曰堂庭之山,多棪(yǎn)木,多白猿,多水玉,多黄金。
堂庭山
招摇山往东三百里曰堂庭山,是《山海经·南次一经》中的第二座山。
堂庭山上生长着茂盛的棪木(yǎn),棪木是一种乔木,它结出来的果子很像苹果,果实表面红了以后就可以食用。
山中有两种特产,一是蕴藏着丰富的黄金,二是盛产水玉。
水玉
水玉其实是一种水晶,服食以后会有神奇的功效。
传说神农时代的雨师赤松子,正是因为服用了这种水玉从而获得了神力,不但能够被大火焚烧而毫发不伤,而且还可以随风雨自由上下,他还将祛病延年的方法教授给了神农氏。
后来炎帝的小女儿也效法赤松子成为了神仙,两人一同隐世遁去。
西汉文学家刘向的《列仙传》中这样讲述道:
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服水玉以教神农,能入火自烧。往往至昆仑山上,常止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至高辛时,复为雨师。今之雨师本是焉。
说的就是赤松子服食了水玉而成仙的故事。
白猿
堂庭山还生活着许多通体白毛的猿猴,古人称之为白猿。
这种白猿手臂粗壮有力,腿很长,以棪树的果实为食,十分擅长攀援。《山海经》中并未提及白猿“食之善攀”之类的,可能是因为白猿的味道不怎么样,所以并不受古代的美食家们喜爱。但是古人们依然十分崇拜白猿灵巧的长臂,因此古代的能工巧匠们常常会仿制它们攀援的形态来制作一些器具。
白猿的叫声听起来十分的哀怨,古有“猿三鸣而人泪下“的说法。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曾在《水经注》中用诗句描写过猿猴的鸣叫声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足见其鸣叫声有多哀怨了。
传说白猿十分长寿。古人认为猴子活到了八百岁就变成了猿。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有所提及,认为猿产于深山广川之中,手臂长而灵活,在高大的树木间攀援游走,如履平地,能够吸收天地之精华,自然之灵气,因而寿命很长。
以上就是笔者对于堂庭山全部的讲解了,有小伙伴想要探讨的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下一篇我们将要走进的就是以怪而闻名的即翼山了,小伙伴们敬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