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一个集儒释两道于一生的男人。
元和十四年(819)十月五日,柳宗元时年四十七卒于柳州。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就此陨落。
773年,柳宗元生出生于京城长安。九岁时遭遇建中之乱,建中四年,柳宗元为避战乱来到父亲的任所夏口,年仅12岁的柳宗元在这时也亲历了藩镇割据的战火,尽管战火蔓延,但柳宗元有一对极好的父母,能诗善文的父亲和信佛的母亲尽其所能保护好他,教导他,为他后来“统合儒佛”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793年,21岁的柳宗元进士及第。803年十月,柳宗元被调回长安,任监察御史里行。
柳宗元:一个集儒释两道于一生的男人。幼时的经历让柳宗元深刻的认识到朝廷的腐败无能、社会的危机与动荡,接触到上层社会后,对政治的腐败也有了更深的了解,而这一切与他心中所想的有很大不同,目睹过百姓流离失所,衣不蔽体的生活,柳宗元便有了改革的想法。恰逢王叔文执掌朝政,柳宗元与王叔和的政见相同,自然而然的就被提拔了成了礼部员外郎,掌管礼仪、享祭和贡举,也成了王叔和革新派的重要人物之一。
有了皇帝的支持,做事情自然就有底气了,王叔和、柳宗元等人积极推行革新,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史称永贞革新。主要采取的革新措施有,抑制藩镇势力,加强中央的权力;废除宫市,罢黜雕坊、鹘坊、鹞坊、狗坊、鹰坊的宦官(称为五坊小儿);贬斥贪官污吏;整顿税收,废除地方官吏和地方盐铁使的额外进奉,并试图收回在宦官和藩镇手中的兵权。
可惜好景不长,顺帝病重,以俱文珍为首的宦官集团,朝臣联合外藩联合反对改革派向朝廷施加压力,要其引退。805年(永贞元年)4月,宦官俱文珍、刘光琦、薛盈珍等立广陵郡王李淳为太子,改名李纯。5月,王叔文被削翰林学士一职。7月,宦官,大臣请太子监国。同月,王叔文因母丧回家守丧。八月五日,顺宗被迫禅让帝位给太子李纯,史称“永贞内禅”。李纯即位,即宪宗。宪宗一即位就打击以王叔文和王伾为首的政治集团。8月6日,贬王叔文为渝州司户,王伾为开州司马,王伾到任不久后病死,王叔文不久也被赐死。永贞革新宣告失败,前后共180多天。
作为革新派的重要人物,柳宗元自然是受到牵连,先是被贬邵州司马,而后加贬永州司马,开启了柳宗元十年的永州生涯。
正所谓:仕途不幸,诗家幸。
柳宗元:一个集儒释两道于一生的男人。“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两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璨若珠贝。”这是史书上对他的才情的评价。
而在永州这个远离朝廷纷争,刀光剑影的地方,柳宗元的才情得到了更大的发挥。
在永州,淳朴的民风、幽深、奇妙的风景给了这位从长安万里迢迢来到永州的诗人很多的灵感。
生活艰苦,朝廷骂声一片,母亲逝世,心理上、身体上都受到打击的柳宗元和历史上很多官场失意的人一样,寄情于山水,写下很多流传千古的诗篇。
旧唐书记载:“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仿《离骚》数十篇,读者咸悲恻。”
在永州呆了十年后,柳宗元被任命为柳州(今广西)刺史,而刘禹锡被移作播州(今贵州遵义)刺史,柳宗元知晓好友的困境,也体会过因为恶劣环境而造成的母子天人永别的痛苦,说:"播州是不适合人居住的地方,而刘禹锡有年高老母,我不忍心看他如此困窘,又没有托辞来告诉自己的母亲。如果他的母亲不去,母子各在一方,这便成为永别。"于是起草奏章,想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却到播州上任。恰巧有大臣也为刘禹锡奏请,于是刘禹锡最终改授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
这就是著名的柳州换播州。
到柳州,柳宗元心中的郁闷和痛苦更多了,自己的理想火苗差不多完全熄灭了,然而看了柳州百姓的生活后,他就没时间去理那些糟糕情绪了,因为柳州人民的生活比他的情绪更糟糕。
柳州风俗,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未赎买,人质就被钱主所没收,沦为奴婢。当地百姓迷信巫术,江湖巫医骗钱害了不少人,柳州人也从来不敢打井,只靠喝雨水和河水长大,生活方式极为落后。
面对此情此景,柳宗元大为震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火苗再次燃起。
于是,就有了释放奴婢、兴办学堂、开凿水井、开荒建设这一系列为百姓谋福利的措施。
虽然柳宗元一生好佛,但他却不是虔诚的佛教徒,他用佛教的思想来面对人生困境,用儒家思想来面对人生,他也博采众家,苏轼赞许他“儒释兼通、道学纯备。”他对佛教的接受,主要是领会佛教义理,以图“统合儒释”,把佛教思想纳入儒家思想体系。
梁衡的《读韩愈》中说过:“人生的逆境大约可分四种。一曰生活之苦,饥寒交迫;二曰心境之苦,怀才不遇;三曰事业受阻,功败垂成;四曰存亡之危,身处绝境。处逆境之心也分四种。一是心灰意冷,逆来顺受;二是怨天尤人,牢骚满腹;三是见心明志,直言疾呼;四是泰然处之,尽力有为。”
从这方面看,柳宗元和韩愈都是一样的,都是处在第二、第三种逆境,而选择了后两种心态,既见心明志,著文倡道,又脚踏实地,尽力去为。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才会流传千古,受万世之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