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村生活杂笔

读博 修心

2018-02-09  本文已影响0人  爱米莉莉莉莉

引用知乎

博士课程的学习是自己和自己的战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需要面对下面这些问题。本人也正在撰写博士论文,这些是我自己的一些领悟,希望对一部分人有帮助。

1)当我们看到自己的天花板

我想每个人入学的时候,都对自己充满信心,坚信只要自己努力就可以顺利拿到学位。

但博士论文的撰写和以往我们所面对的考试不同,没有人向你给出明确的范围、题目。问题的发现以及怎样创新地解决它,都需要我们自己的领悟。

在博士课程的学习中,你学会了读论文,给别人的研究成果挑毛病,但同时也看到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在这种给人挑毛病和被挑毛病的日子里,渐渐地你会感受到自己的极限,我称它为天花板。

当看见自己的天花板时,有很多人选择逃避。我有一个同学在国内读博,沉迷于游戏,暴瘦了好多斤,拒绝与朋友相见。她最近好像打算退学了。

我相信攻读博士课程的大都是好学生。好学生一般对自己要求高,自己动手的学习能力也强,但遇到问题时,在自己努力之后没有办法解决时,要学会向他人请教。做科研的人,大都喜欢努力的人。即使对方位高权重,如果他在你发表中给出的建议,你不知道具体应该怎样做,都可以和对方联系,向对方请教。

不要和别人去比较。和比自己差的人比较无意义,和比自己强的人比较,你也不会成为他。看到自己的成长最重要。

子元给出的评论链接里也提到了,其实完成博士论文,智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坚韧。

当我们看到自己能力的极限时,只是抑郁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解决一个问题的最好办法是付诸行动去解决它,而不是逃避。

我回想自己的这两三年,如果真的能和上班一样,每天认真学习和写论文8个小时,博士论文应该早就撰写好了。每天8个小时,不是你坐在电脑前8个小时,而是真的认真专注于思考、分析、撰写。专注和坚持,很重要。

2)抑郁

有很多博士课程的学生都有心理抑郁的问题,因为你对自己不是很有信心,你看不到头。

因为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很多人的作息混乱,夜里写论文早上晚起。

网上看到过一个段子,一个姑娘问我,搞学术的为什么都睡得那么晚,难道只有到晚上才有灵感?不是,姑娘,搞学术不靠灵感,靠的是碌碌无为的白天引发的愧疚心。

改善自己的精神状态,作息很重要。如果实在改变不了,就首先尝试每天在固定的时间点休息。

坚持健身。运动可以促进多巴胺的分泌,会让人感到快乐,对改变抑郁状态有效。

我们经常会因为任务没有完成,不去参加一些社交活动,不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但结果是该做的没有做完,也没有很好的放松。不要以没有时间为借口,你真的没有用每一分钟去思考和写论文。

要尝试对自己有信心,当我们认为自己会完成时,你的行为会积极推动它完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