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忍的教养是让孩子过早的“懂事”

2018-08-01  本文已影响0人  冬鹅妈妈说

       不知道怎么的,我一直都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即时和父母提一个我想要的东西,都要思考很久很久,得到之后也会开心得不得了,不过我父母从来不会拒绝我的要求。不是因为父母要求我懂事,可能性格就这样,而我妹妹和我截然相反,可能这就是老二的幸福吧,可以任性一点,可以淘气一点,也可以率性一点。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大概是这样的,两个孩子要睡觉,大人为了哄淘气的孩子睡觉,给了他一个苹果,而懂事的孩子什么也没有得到。懂事的孩子问:“为什么我们有苹果,他那么不听话还有苹果?”大人说:“因为上帝给了你更好的东西,就是你本身就是个好孩子。”其实这个不能说服我,因为我从小也是那个懂事的孩子,从小就被夸奖“谦让”和“懂事”,一次次让出自己的利益,压抑自己的情绪,而这一切比想象中的影响更为长久。所以现在就变成了习惯性地善解人意。

懂事的孩子往往这样:

明明想吃的东西,却说不要;

明明想买的东西,却说太贵;

明明想做的事情,却说不去。

其实,这是一种很深的绝望。

当然最后的结果往往是:

想吃的东西吃不到,

想买的东西买不成,

想做的事情做不成。

难怪有人说:

懂事的孩子没糖吃!

        懂事的我慢慢变成了老好人,变成了不会拒绝的人。高中的时候同学对我说:“你应该改一改,要学会拒绝别人。”其实很早以前,我就想改变自己的性格,还好,现在改了一些。但是在成长过程中,我就是一直都这么省心。

      “懂事”,最大的特点是:

          不能提要求,不能麻烦别人!

01

志红说:懂事,是一种很深的绝望。

懂事的孩子往往过早地注重他人的感受,

用成人世界的道理权衡利弊,

却唯独忽略了自身的意愿与需求,

往往失去了正视和表达自己欲望的能力。

对于他人的请求,他们总是来者不拒,

却很少向他人提任何要求。

和同龄的小孩相比,

他们的心思细腻柔软,处事谨慎小心。

本应天真无邪、恣意妄为,

却变得少年老成、谨小慎微。

02

对于“懂事”,往往分两种情况:

一是父母素质高、思想开明,

在孩子的童年时期给予充足的爱与温暖,

用自己的言传身教,

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成长。

这样的孩子不但健康活泼,而且知书达理。

另一种情况则是,

父母往往忽视孩子的需求与表达,

却过早地要求孩子体会父母的艰辛,

听大人的话,顺从父母的意志。

孩子看似懂事,内心却很孤单、让人心疼。

 

第一种是在幸福中懂事,后一种则是在不幸中懂事。

        懂事,其实是一种慢慢领悟的过程。不必刻意地教导,更不必过早地要求。

随着时间齿轮地推动,他们总有一天会长大。父母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爱与言传身教,好好地守护孩子的童真。


愿你在幸福中慢慢成长,愿你只懂该懂的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