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忆里的童谣
【郑重声明:本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此文参加飞鸟集文史作业——我记忆里的童谣
今天是啄木鸟的卓伯乐带给我们关于《诗经》的一堂文史课。上篇作业里,我也提到过古诗词的韵律之美,不仅可以体现在诵读文字时的优美,还可以歌之、舞之。尤其是童谣,更是兼具这些特性。那么,这期作业就来了——要求写自己小时候家乡的童谣。
我苦恼了许久,因为自己的记性不大好,所以在回忆这种久远的素材时往往力不从心。感觉一只手意图从脑子里掏出点什么来。但最终却只能和我的大脑彼此拥抱,互相安慰:“老衲老矣,忘之矣。”
坦然了两天后,我又见识了什么叫作垂死挣扎?咳咳——我就是——一条撂在干滩上的鱼。虽然身上裹着的泥巴已经快给太阳晒干了,但还是希望能再往小水洼那边蹦跶蹦跶。要问为啥我躺不住的话,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被同学们卷死了!(此处省略赞美他们积极投入写这篇作业的热情,不止一千字。哦——我的热情,就像一把火……不对,重唱:他们的热情,就像一把火……)
于是,我昼思夜想、辗转难眠,在金贵的头发军团又多损了好几员大将后,终于想起来了那么一丢丢,应该就是童谣吧,管他呢,写了再说。反正即使错了,鸟老师也不可能赶来揍我的。哈哈哈,一想到这里,我浑身轻松了!且看我怎么编完这八百字的作业吧。
一群小孩儿,无论白天还是晚上,她们会围成一个环形蹲下,然后,有个孩子手持一块脏不拉几的小手绢开始围着环形以正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快速前进。这孩子的脸上带着坏笑,眼神通常比脚步跑得更快,待她走到某处,就会悄悄把手绢丢在另一个孩子身后,然后快速奔跑起来,并且要在被那个孩子追上之前找到自己的“蹲位”,以此逃过“一劫”。论气氛之热烈紧张,那可真是没得说。我在想起这童谣时,还一并想起了我曾在追逐中崩断了一双塑料凉鞋的搭扣,摔了个七荤八素时的囧像。
那童谣是这么唱的:
《丢手绢》
丢啊丢啊丢手绢,
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
大家不要告诉他,
快点快点抓住他,快点快点抓住他
……
神奇不神奇?我想起来了。哈哈,而且还全写对了。唱出声来了。竟然还发现这个童谣中的两个“他”指的分别是“他”和“使坏”的“我”。
接下来,这首《丢手绢》开始进入单曲循环,会唱的一起来。预备备,起——
丢啊丢啊丢手绢,
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
大家不要告诉他,
快点快点抓住他,快点快点抓住他
……
哈哈哈哈哈,我猜可能挨骂挨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