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接班人
一
清末报纸上出现了一个词叫“接班人”。接班人代表着未来、代表着希望。
古代皇帝指定了太子,那么太子就是皇帝的接班人。
门派掌门人将掌门信物传给某个得意弟子,这个弟子就是门派未来的接班人。
即使在一个普通人家,父亲会一门手艺,也会在儿子中选一个接班人。
大都会人寿有一个太阳系团队,创始人老吴做到AD,他的职位就可以传承,传承人就是团队的接班人。
我们今天要聊的是李白,大唐的“诗仙”,他也需要接班人,想做李白的接班人,都需要符合哪些条件呢?
首先要懂李白,李白的心法精要是浪漫主义,须用酒才能发挥到极致。
什么叫浪漫主义?追女孩子送束花,带她去一个温馨的餐厅吃顿饭,这叫浪漫,不叫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这个解释是不是太专业了?举几个例子就明白了,比如李白看见了黄河,他没有大喊一声:
啊!黄河,你好黄啊!
而是由衷的感叹: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动不动就上天,动不动就从天上来,这就叫浪漫主义。
孤独寂寞时,一个人跑到花丛中喝酒: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别人喝的悲从中来、不可断绝,而他越喝越嗨,愣是喝出个三人行来,这就叫浪漫主义。
这种浪漫不做作、不刻意,从骨子里散发出来,表现在行为举止上,刻画在诗中。
李白继承的是屈原的衣钵,如果把屈原比作浪漫主义的创派宗师,那么从屈原到李白,这一千多年间,大概只有宋玉做了个代掌门,直到李白的出现,才算正式接过掌门之位。
一千多年才出一个李白,可想而知,要接李白的班有多难。
那么谁能做李白的接班人呢?
二
先来看一下李白两个儿子。大儿子李伯禽,乳名明月奴,二儿子李天然,乳名颇黎。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李白的儿子还能差了?历史告诉我们,这两个儿子都白瞎了。
伯禽聪慧,却没有李白“仙风道骨”,天然飘逸,却没有李白的文曲之才。
所以接班人只能寄托于别人身上了。
盛唐早期有一位大诗人叫贺知章,“吴中四士”有他、“饮中八仙”有他、“仙宗十友”还有他,一生狂放不羁,豪迈旷达,人送绰号“诗狂”。
李白爱酒,他也爱酒,李白是“谪仙人”,他也仙气十足,那么他能不能做李白的接班人呢?答案是,不能。
李白二十五岁出川时,贺知章已经年过花甲,在诗歌的江湖纵横四十余载,论年龄可以做他的爷爷,论地位可以做他的老师,所以贺知章有资格却不符合。
宰相张九龄也是位大人物,“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千古绝唱,典型的浪漫主义。
一看年龄,比李白大了近三十岁,毕生精力都用在了政治上,所以他也不合适。
还有那位“风流天下闻”的孟浩然,李白最敬爱的一位大哥哥,一生崇拜的偶像。
如果比李白小上几岁,以他“白首卧松云”的洒脱和“醉月频中圣”的性格,还能在接班人的路上更近一步。
接下来就是王维了,从史料看,王维与李白同岁,甚至离世的时间也只相差一年。
李白与王维还有共同的朋友,比如杜甫、高适。他们二人都在长安工作过,碰面的机会很大。
以王维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即使不做接班人,也能做李白的一个传播者吧!事实证明,也不可能。
李白尚道,王维尚佛;李白狂放不羁、豪气干云,王维温婉含蓄、典雅精致,不是一路人。
在他们共同的六十年生命里找不到任何交集,彼此像空气般存在着。
王维不行,杜甫总可以吧!曾经陪喝陪聊陪旅游的小弟弟,李白的狂热粉丝。
然而杜甫是最不可能的一个,浪漫主义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甚至连对姑娘玩点浪漫都不会。
在诗歌上,杜甫走的完全是李白的对立面——现实主义。
如果把中国的诗歌文学比作汪洋大海,杜甫就是激昂沉郁、奔流入海的现实主义河流,李白则是新奇瑰丽、奔流入海的浪漫主义河流。
紧接着王昌龄、王之涣、高适、岑参的出现似乎有了些希望。
浪漫主义色彩不止一次出现在他们的作品中,但同时也夹杂着大漠的风沙和战场上的硝烟,豪放中多了些凝重。
都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但这四位加起来似乎也不一定能顶一个李白,让他们接班也不现实。
三
寻寻觅觅,时间很快来到了中唐。
李白与同一时期的高手们纷纷故去,接班人还没有着落,难道盛唐之后再无李白?
这时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李贺纷纷登场了,同时期登场的还有很多诗人,主要以他们为代表。
韩愈素有诗名,但文名更盛,《师说》、《马说》红了千年,所以他谈不上接李白的班。
刘禹锡、白居易,一个“诗豪”、一个“诗魔”,走的是现实主义路线,特别是白居易,如果放在明清时期,搞起文字狱来,他恐怕活不过四十岁。
中唐的“四大天王”有三位都与浪漫主义无缘,只剩下李贺一人了,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他。
这时,树林里分出了两条路,一条路宽阔平坦,行人络绎不绝;另一条路崎岖逶迤,行人寥寥无几。
李贺毫不犹豫地踏上了第二条路。每一次峰回路转,他总能听到屈原的《天问》,每一次山重水复,他总能听到李白的“仰天大笑”。
现代诗流行的时候,不管是朦胧派还是印象派,几个诗人凑在一起就可以办个书刊,搞个诗歌研究会,有方向、有计划的进行创作。
那个时期,李贺并不知道什么叫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更不用说组建专门的浪漫主义诗歌促进会、李白诗歌研究会,全凭自己的天性和后天的学习。
李贺扛着浪漫主义的大旗向山顶挺进,身边没有护送者,前方更没有接力者,夕阳下,一个瘦弱的身躯无比孤独。
朝廷曾以一个荒谬的理由禁止李贺参加进士考试,成为他心中最大的痛。
换做今天,不让参加公务员考试,我们还有一千种活法,但那时不同,对于读书人来说,仕途之路断了,就等于未来被判了死刑。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什么时候能像一匹马一样驰骋万里,去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呢?
载着满腔的愤懑负重前行,荆棘划伤了他的衣服,利石刺穿了皮肤,林间猛兽伺机而动,他感受到了死亡的逼近,在生命的最后时间里,他要向浪漫主义巅峰的冲刺。
他先为李凭打造了一张流传千古的名片: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露脚斜飞湿寒兔,吴质不眠倚桂树。
一曲箜篌,李贺从天上到地下,将浪漫主义的精髓发挥到极致,为接李白的班先来了一个投名状。
二十四岁那年秋天,李贺从长安回老家的途中,见到了汉武帝时期的文物——金铜仙人像,他在日记里写到:
“茂陵刘郎秋风客”,他称一代雄主汉武帝为刘郎;“东关酸风射眸子”,他感受到的风是酸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他认为老天有情也会渐渐衰老。
在他的浪漫主义情怀里,鱼都可以当坐骑——放妾骑鱼撇波去;香味可以发出声响——玉炉炭火香冬冬。
李白如果还活着,估计会拍着李贺的肩膀说:
“小李,你可真能敢想啊!掌门人的位子可以放心的交给你了。”
但这次还又要让李白失望了。公元816年,二十七岁的李贺尽了最后一丝气力,浪漫主义的大旗迎风倒下。
几十年后李贺的姐姐爆料说,她的弟弟没有死,而是被玉帝请上天,为白玉楼撰写诗文了。
李白的接班人、浪漫主义诗派第三任掌门人——李贺,就这样浪漫地夭折了。
四
当中唐“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式的绝顶高手也纷纷故去,晚唐的夕阳下,杜牧姗姗登场。
杜牧一登场,锐眼扫视全唐,他发现整个诗歌的江湖“千山鸟飞绝”,无奈地发出呐喊:
就让我来开启晚唐的巅峰吧!
众人为之一惊,难道李白的下一个接班人是他?
在一片疑问声中,杜牧作出了声明:
李白是我敬重的前辈,他的作品我很喜欢,但我是“小杜”,我忠实践行“老杜”的现实主义风格。
人群中一个相貌丑陋的男子淡然一笑,轻轻地走上台来:
他从怀里掏出一个神秘的小本本,封面写着两个烫金的大字——无题。
翻开来看,只见里面用俊逸的笔体写着: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暮春时节,百花凋零,我们相聚很难,离别时更是依依不舍。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离别后,天各一方,我没有彩凤的双翼,不能飞到你的身边,可是我们心灵相通。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可是离别的久了,我对你的思念和花一起绽放,春去秋来,每一次希望却每一次失望。
前后二十多首,充满着缠绵悱恻、爱恨不休。这哪里是“无题”,本本里明明写满了两个字——情书。
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大家一直觉得李白的接班人非他莫属。
这个晚唐的文艺青年、写“情书”一绝的男人,面对屈原、李白、李贺的画像深深地鞠上一躬:
剩下的时间就让我来扛起浪漫主义的大旗吧!
这个人就是李商隐,浪漫主义的第四代传人,他用自己的方式再次竖起浪漫主义的旗帜。
可见,浪漫不死,盛唐之后,还有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