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贝

我第一篇作品出炉的过程

2020-05-25  本文已影响0人  辽东沈氏

我是从一九八六年开始写作的。

论时间,我要比作家蒋坤元先生晚了几年。

当时写作根本不敢去想成名成家,也不是出于一种爱好,而是出于一种无奈。

这种无奈,基于两个原因。

一是为了提高工资待遇,晋升职称。你想想,一个从农村考出来的学生,无根无底,只有选对正确的道路,才能走的更远。

二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这一点,不是有什么崇高的理想,而是为了尽量减少自己的烦恼。

在开始写作前,我的科长已经晋升了会计师,享受正科级待遇,他非常自豪,也让我羡慕不已。

他告诉我,晋升会计师需要论文。没有论文这个硬指标,谁也无法通过。

当时,我还在作出纳。整天负责跑银行、资金收付、登记现金和存款两本账。

跑银行和资金收付倒不复杂,而需要日清日结的两本账,倒让我非常头痛。

起初,我每天下班前,都要把日记账的收方和付方(现在已改成借贷)分别用算盘进行累加,然后,根据上月的余额,计算出每天的余额。

那时,我们单位是财政拨款单位,连基本账户和辅助账户共计七个。

七个大大小小的账户,天天都要结出余额,是一件十分繁重的任务。

我在做出纳的前两年时间里,完全按照科长的最初要求去做,过了两年后,科长觉得我已经成熟,渐渐就对我的要求不那么苛刻了。

尽管不需要天天日清,但至少需要月结。

每次月结的时候,都要跟科长的总账上的现金和存款科目要保持一致,不允许有一分一毫的差错。

如果一个数字登记错误,或者登记方向有误,月末的对账都会不平。

不平,就要重新累计,工作量就会翻倍。

一复一日,年复一年,我逐渐产生厌烦情绪,心想,什么时候才能脱离这个岗位,成为一名记账会计。

我反复考虑,见一时半会儿看不到亮光,于是,我就琢磨,能不能找出一个简结的方法。

有一天,我把账本摊开,把月计的四个要素写在一张信笺上。

结果,我发现,如果在四个要考中已知三个,求第四个未知要素,根据代数中方程式的原理,就可导出。

我一看有门。我把前几个月的数字反复验算,其结论都准确无误,因此,我十分肯定地认为,这个方法是千真万确的,值得推敲的。

我下班回到家里,在娘俩入睡后,我把饭桌搬到炕上,开始构思,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一篇《介绍一种简单的月计累计方法》的文章,终于告成。

第二天,我利用午休的时间,在谁也不知情的情况下,我找到了《辽宁会计》编辑部的地址,写好信封后,发了出去。

等啊,盼啊。

第一个月,一看两瞪眼。

第二个月,也未见自己的名字。

第三个月,外甥打灯笼,照旧。

此时,我的心凉了。

正当我不报希望的时候,奇迹出现了。

第四个月,我终于看到了我的作品。这让我喜出望外,比我小时候过年都高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