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如何让“读书”高效进行?

2023-01-09  本文已影响0人  佑暖儿

我们都知道“读书”很重要,自古以来就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忠告,但是很多人一年都读不了几本书,读书的时候页读不了多久,觉得很枯燥,坚持不下去。那么到底为什么我们要多读书?用多少时间来读书才合适呢?如何让“读书”高效进行?

一、读大量书,是必要的。

多读书是为了降低风险,靠积累的效果来提升成功的几率。把大量的书消化掉,那么碰到的好想法和诀窍的概率就会高很多,这样成功的几率也会很大。如果所有经验都需要亲自尝试,那么渺小的人类估计真的很难登上巨峰之巅了,我们只有踩着巨人的肩膀,迈上一级一级书的台阶,才能越走越高。前人的经验,不论是“踩坑”经验,还是“成功捷径”,都是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到达彼岸的快艇——将一个人几十年的经验和智慧一个小时内快速融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这还不够高效吗?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正好有一本书、一个人的成功经验是完全可以帮助你的,也没有绝对完美的成功法则,我们不会只“听信一家之言”,所以吸收许多人成功的经验是必要的。

二、取其精华,取其糟粕。

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其实就是让人生能够以四两拨千斤地方式实现跃迁,但是很多人宁可花费半生经历,也不愿意读书,我想其中一个原因大概是因为读书比较枯燥吧,毕竟有些书不仅难懂,还非常厚实。

其实读书本身也是一种“试错”,我们不需要把书从第一页开始阅读到最后一页,也不需要字字句句都要读到,换句话说,我们要阅读的是书中的重点和精华部分。而一本书中的精华实际上大概20%的书页——这就是阅读中的“二八法则”。

打个比方,你正想打算阅读一本200页的书,如果阅读1页需要1分钟,你其实大可不必真正花费200分钟才能读完它,实际上你只需要40分钟就可以掌握住其中80%的重点和精华,将这部分消化、吸收,真正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实践中,就算是真正“读完”了这本书。这样想来,你是不是觉得原来阅读也没有那么难嘛,甚至一天就可以读上好几本。

三、高效阅读,找到精华。

紧接上面,我知道你肯定会问:“这么说来容易,我怎么知道这本书的精华在哪?我正是因为不知道整本书的重点和精华,所以我才要阅读完整本书呀”,你还可能会问:“我花钱买了整本书,还只读了20%,这不是囫囵吞枣,没有“物尽其用”嘛!”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的回答是:要建立阅读框架。步骤如下:

第一步:明确阅读目的;

第二步:设定阅读时间;

第三步:快速浏览整本书,包括封面勒口、版权页上的作者简介;然后是书腰、封底;还有前言、目录、后记。只有这么做,掌握重点就逐渐能定出步调;

最后,即是阅读正文,当然要记得,大可不必从第一页开始阅读。可以尝试阅读书中每一章的“摘要”或者“着重提醒”的话语,或者从书本的三分之一页码处开始阅读;当然也可以采用查找“工具书”的方式,从你感兴趣、易受启发的章节处先进行阅读。

另外,我们还可以把握阅读的节奏——轻重缓急,即自己认为重要的部分就慢慢读,其余地方快快读,做到收放自如,加深对重点部分的理解。

所以,我们可以将一本书在一个小时读完,然后下功夫找这本书的精华,比如采取折页、画线、涂色等方式,等到下次再次阅读的时候,我们只需要浏览“精华”部分即可。

四、反复积累,实践出真知。

我们通过多种方式,投资最少的时间找到了书中的“精华”,很多人完成了这一步就结束了,其实这才只做了一半。为什么这么说呢?还记得我们阅读这本书的阅读目的吗?不论你是为了理解某个原理、还是为了了解某人的生平过往,但凡让你拿起这本书的动力、阅读这本书的原因都可以是你的阅读的目的或者说是你找寻的答案。

那么就请你将阅读目的或者答案记录下来吧,我想你一定会在这一过程中产生出新的心得体会,也就是你的思想。把经过判断认为是真正重要的精华部分,以及你的新思想“印刻”下来,做成笔记,随身携带在身上,反复阅读它,并实际做做看,在实践中累积经验之后,经过自我消化,变成自己的东西,才逐渐变成“行得通”。

总结:持之以恒,惯而得之。

“把自己的能力和存在,导成成功时所需要的惯性能力,就是成功的人的共同点。不管你是在企业、政府机关工作,或者担任医院的理事长、大学校长,都是一样的。就我所知,不管智能、勤勉、想象力或知识是多么优秀,如果缺乏这种惯性能力是无法成功的。

成功是一种习惯,是惯性能力的集聚,进而,在惯性能力上,必须经常努力致力于‘学会’。惯性能力是单纯的。令人惊讶的单纯!连七岁的小孩都能理解。就像背九九乘法表一样,必须靠练习学会,只要这样做就可以了。接着,就像在毫不考虑的情况下就能说出’六六三十六‘一样,你一定能学会这样的直觉反应。总之,一定要不厌其烦地反复去做,直到变成习惯为止。“

总之,一句话——读书,然把书中的诀窍收录”囊中“,反复阅读,以自己独树一帜的方式应用书中所阐的诀窍,接连不断地加以实践,活用在现实事务中,以期能够成为直觉反应。若能如此,则应该可以期待会产生连自己都很惊讶的不错成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