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日说说育儿经
现在学校的教育有个现象,那就是老师都是用一种大同小异的方式来教育学生,而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理应因材施教,更加有利于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
教育的目的,首先培养爱党爱国思想,这是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其次是掌握基本的普通的知识,再次是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这样就培养一批批爱党爱国、听从指挥、服从命令、遵纪守法的公民,有利于国家的管理,也能服务好国家,但往往会欠缺创新和独立的精神,除了机械的生活外,有时也会迷茫于生活,不知为谁活,为什么活,怎么活等深层次的想法。
为此,我一直在探索属于自己的育儿经,现总结三点分享如下:
1、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最早是孔子的教育理念,但现在教育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大,班级学生的增多,要求老师来做会强人所难,而最了解孩子的家长是可以适当引导的,比如我家的儿子从小就表达能力强,擅长讲故事,也乐于与人沟通相处,于是我就注重培养其组织领导能力,培养其格局,同时让其多看名人传记。
对于女儿她更喜欢逻辑思考,数理化成绩棒棒的,虽然不是特别喜欢与人交往,于是尊重其选择,适当创造沟通的机会引发其发表意见,同时也让其了解真实的世界,让其知道如何与人相处,了解人性的弱点;
无须培养成为全才,也无须与其他人去比较,了解孩子的特长与优势,去支持、引导、开发,慢慢地让其往某个方面发展,成为专业的人才,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或工作,这对以后的人生也是件幸福的事情。
2、重视经典
知识爆炸的时代,孩子们除了学校的知识学习外,业余时间去学些什么呢,我选择让他们去读国学经典,那是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经典之作,我会要求他们去朗读、去背诵,有兴趣的时候也可以去看看相关的视频资料,注重去培养智慧,它比掌握知识更重要。
当然,言传身教也是必须的,我首先带头去朗读而且要做到能背,正所谓“己所不能,勿施于人”。
通过一年半载之后,大家都能朗朗上口,女儿能背《大学》,儿子能背一半《道德经》,同时关键读着读着书本的道理潜移默化地开始影响他们了。
3、相信尊重
我始终相信,每个人在世上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对于孩子不可低估也不可控制,更多地去选择相信就好,而且尽量不以大人的认知去衡量孩子未来的潜力。
尊重孩子的选择,在不违法违纪的情况下,尽量去尊重每个人的选择,给足空间让孩子去挥洒精彩人生的水墨画。
对孩子提的所有要求,绝不能是家长渴望孩子达到的,而应该是孩子想要的,当然,有必要去帮助孩子去梳理真正想要的,协助并强化目标,同时帮助其去自己想要的目标,始终以孩子所想要的为中心,让孩子从小就为自己而活,活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