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重庆玄坛庙》
![](https://img.haomeiwen.com/i8790259/1cf5e0ef84ddd435.png)
从小我生活过的地方,叫玄坛庙,位于重庆南岸,依山傍水,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玄坛庙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和传说。
传说中的玄坛庙,供的是赵玄坛,就是人们尊崇的大财神赵公明。相传很久以前,他曾骑着黑虎来过重庆,在玄坛庙的野猫溪住过几天。像赵公明这样的财神爷都来过,玄坛庙的人不祭祀他才怪了。
过去的玄坛庙,是建在一个叫八角巷的地方,后来庙拆了,只剩下一块石碑,中间放了一个祭坛,常年香火不断。这个玄坛,我小时候见过,后因政府要在这里建一所学校,就让那些信财神爷的市民把它搬迁到“呼归石”岸边的那块悬崖峭壁上去了。至今,仍有人到那里去祭拜。
![](https://img.haomeiwen.com/i8790259/1a92d5374fbd6bb7.png)
玄坛庙地区,坡陡坎多,街巷短小狭窄,著名女作家虹影曾来这里,在“新民坡”的小巷里住过。她在小说《饥饿的女儿》中,描述了一幅玄坛庙的画面:“从我的家中窗户看去,正是两江汇合处,在那个饥饿的年代,谁有心去欣赏江景?从江边爬上坡顶,回头遥望,那夕阳铺在嘉陵江中,闪闪烁烁,那反光把玄坛庙也映得灿烂辉煌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8790259/87b45014e127cc0b.png)
据说清代之前,玄坛庙一带已经形成码头,直到重庆开埠。从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起,英、德、美、法、意、日等国以保侨民为借口,先后派军舰来重庆,都是停泊在这里。被当时人们戏称为“洋码头”。随着“洋码头”的扩张,玄坛庙街上逐渐出现了“洋行”、“洋铺”、工厂和仓库。在“呼归石”附近,法国人还建造了他们的水兵师俱乐部(南滨路法国水师兵营遗址)。除了停靠军舰外,他们还带来了一些传教士,在玄坛庙开办了重庆第一家西医医院。他们按教会传统,起名叫仁济医院,就是今天重庆市五院。
![](https://img.haomeiwen.com/i8790259/2f090e579ee6128e.png)
当时在玄坛庙居住的人多半是水手或跑船的底层劳动者,因生活贫穷,生了病看不起中医,看到这所医院居然是免费治疗,而且效果明显,于是他们很乐意地接受了这舶来的医术。因此,玄坛庙一带的居民成为重庆最早尝试西医的人群。1929年,重庆设市,曾在玄坛庙设市政管理处,分管由巴县划入的南坪、海棠溪、龙门浩和弹子石四坊。
![](https://img.haomeiwen.com/i8790259/81b0060224e8d134.png)
抗战时期,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白杨等人在玄坛庙几所宅院里建立了一个电影制片厂;国民政府的财政部、海军司令部的部分机构也在玄坛庙安营扎寨。
![](https://img.haomeiwen.com/i8790259/e790fd44de13a5f1.png)
玄坛庙还出过武林高手李国超,后来被推荐当上了蒋介石的卫队长。
![](https://img.haomeiwen.com/i8790259/1741208f634ee411.png)
中国著名画家晏济元先生的家就在玄坛庙,就在我的母校滨江中学分部那边。凭借父亲的关系,我有幸在1975年拜晏老为师学习画画,虽然学画不过一年,但也算忘年之交。晏老于2011年2月11日在成都仙逝,享年110岁。
罗京,中央电视台著名新闻主播。他的童年是在玄坛庙施家河渡过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8790259/141d16e8d9392999.png)
在玄坛庙施家河,还出过一位名人,他就是全国劳模、首创川江夜航的老船长莫家瑞。他曾多次受到过毛主席的接见,令玄坛庙的人都深感自豪和骄傲。
![](https://img.haomeiwen.com/i8790259/298000a5518b2b66.png)
据莫家瑞的二儿子莫景猷说,解放前,玄坛庙的人出行全靠走水路,把过江称之为“进城”。有钱人进城是乘坐小火轮,而没有钱的人则是乘坐木船过江,这种木船也叫艄船。过去木船过江的情景很有意思,木船在冬天清晨过江因为江面上雾大,根本看不见对岸,全能靠鼓点锣声寻找方向。朝天门那边是固定敲鼓,而玄坛庙这边固定敲锣,每逢木船启动,两岸同时锣鼓齐鸣,船工们喊着整齐的号子,配合着锣鼓声徐徐向对岸划去⋯⋯这个场面常常引起一些路人驻足观看,犹如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草原之夜》的作曲者,是新疆军区文工团副团长田歌,他可是我们玄坛庙石溪路的女婿哟!1966年,田歌携家属在石溪路住过。田歌跟我们一样经常在供水站排队打水,他待人亲和,脸上常常挂着微笑。
过去的玄坛庙,曾经有过很多企业。从石溪路这边起有重庆二阀厂、重塑五厂、纺织配件厂、服装四厂、纸盒厂、马铁厂、酱油厂、新华皮鞋厂、重庆茶厂、铅笔厂、重塑三厂、重庆金银饰品厂、铭牌厂、长航船舶修理站,等等。整个地域上至五院下到野猫溪,沿途设有粮站、煤店、百货公司、邮局、银行,等等,地方不大却设施齐全,你会看到许多餐馆和茶馆,门庭若市,十分热闹。
![](https://img.haomeiwen.com/i8790259/a8c850b97851a8b4.png)
文革中的“立四新、破四旧”,让石溪路的尼姑庵(千佛寺)遭到严重破坏,所有东西被洗劫一空。而当地另外一座寺庙——慈云寺则是幸运的,丝毫未损,传说是该寺庙里的武僧功夫了得,那些去闹事的红hw卫兵小将连门都进不了,无奈之下只好作罢。
自从“千佛寺”遭遇劫难后,寺庙就变成了街道工业的一个塑料厂。直到文革结束后,千佛寺才恢复重建。尼姑们都回来了,年迈的老尼姑还带回七八个年轻的小尼姑。从此以后,寺庙里重新响起敲钟声,那钟声冲破夜空,久久地在风中回荡,传得很远。而今,千佛寺虽然获得新生,却在滨江路众多高楼大厦面前,显得有些孤独和矮小,尽管如此,它依然还在这里待着,坚守着属于它的信仰……
![](https://img.haomeiwen.com/i8790259/3a366425d316a57e.png)
玄坛庙另一座寺庙——慈云寺距离千佛寺并不远,步行10分钟就到。重庆佛教协会会长唯贤大师喜欢在这里定居,2001年九月,我采访过他,他是一位慈祥的老人。慈云寺始建于唐代,重修于清乾隆年间,原来是观音庙,1927年经运岩法师募资扩建后,更名为慈云寺。与中国其他寺庙迥然不同的是,慈云寺的建筑具有中西合璧的特点,更具独特的是,慈云寺在全国是唯一僧、尼合一的寺庙,男女双方虽为出家人,各就各位分别居住南北之楼,并设有“十方丛林”为界。每逢初一、十五,倘若你前来烧香,只见殿中做法事的和尚尼姑共在一堂庄重严谨,男女声混合的礼佛颂经,使人肃敬。
![](https://img.haomeiwen.com/i8790259/3d715dac8185461b.png)
慈云寺,地处长江南岸狮子山,占地面积并不大,它依山而建,整体看起来很有气势,大雄宝殿、普贤殿、三圣殿、韦驮殿、藏经楼、钟鼓楼等一一完整。所藏文物玉佛、金刚钟、千佛衣、藏经、菩提树等并称五绝,乃镇寺之宝。院中花园水池有莲花一朵,上立释迦太子像,四周塑有九条龙。庙内精致整洁,沿幽静石梯攀山而上至最高处,你将看到长江和渝中半岛美丽的风景,清风徐来,俗尘顿消。
今天,三峡大坝的水位已经提升到175米,加上修建南滨路形成江堤使河道变深,玄坛庙辖区江边的礁石--“呼归石”和“野猫石”永远告别了我们。记得小时候,每逢枯水季节,我们常常去"野猫石"玩耍,一边打望朝天门,一边晒太阳,江边戏水,特别自在。
![](https://img.haomeiwen.com/i8790259/e31df5f6a153c674.png)
传说这两块江中巨石是神石,是大禹治水时故意留下来的。现在它却没了,也不知道神仙们会不会生气?
黄家巷,是玄坛庙地区唯一保留下来的老街旧巷,也是重庆主城区不多见的老街旧巷之一。一条从慈云寺上达五院的石板路,在这寂静的小巷深处无声地延伸着。走进这里,可清晰听见自己轻微的脚步声,那种远离城市的喧嚣、清静的感觉,就像那解放碑的钟——不摆了!
2008年,重庆市政府批复了《 慈云寺老街保护计划》,我们期待着这个项目早日实施。
![](https://img.haomeiwen.com/i8790259/0e776b1596a7e621.png)
玄坛庙,曾以灿烂辉煌的面貌在重庆独树一帜,它就像一本书,记载着许许多多的传说和故事,吸引着我们和我们的后人去看它,去读它,百看不厌,百读不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