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纠结的生活心理(换个视角体验更幸福的生活)

#教育观想#  在家上课背后隐藏的焦虑

2020-02-11  本文已影响0人  贝小喵的读写生活

还没有到正月十五,北京的国际学校就陆陆续续开学了。只不过今年的开学,学生们无法回到校园,纷纷开启了在家上学的模式。

关于在家上学这件事,我一开始并没有想太多。学校邮件里说的很明白,会利用现有的app,采用在线授课,在线布置课堂任务及作业,app内及邮件答疑等形式。听起来,还ok啦。

在线上课第一天,女儿按时坐进了书房,打开电脑,严格按照上课作息时间,到吃午饭的时间才出来,然后继续扎进书房。

午饭期间简单的问了她一句,一切ok吗?跟老师们接上头了吗?知道各科的任务是什么吗?得到的答案都是肯定的。

除了,没有在线互动教学,班主任老师没有在既定的早间视频问候时间出现。

看到她一个人有条不紊的解决了所有的学习任务,我挺踏实的。毕竟,第一天就能把自己管理成这样,很不错

晚上,打开微信群,想看一眼年级家长这一天的对话,好几百条新消息赫然出现在眼前。

总结一下家长的对话,基本可以分成两大类:“不满型”和“找不到北型”。

不满型家长:

主要不满意于学校没有安排视频互动课程。老师要不发布一段视频,要不发布一段文字,主要用来布置这一天这一科的学习任务。接下来,就全靠孩子通过自学去完成任务了。

没有视频互动,授课变成了单向模式,教授及讨论模式变成了自学模式,这个是让家长们最最接受不了的。甚至有人说出了“交这么贵的学费就这么上课吗?”的激烈言论。一时间,发泄不满情绪的言论一屏一屏显示刷了下去。

找不到北型家长:

孩子们每科用的网站及软件、app各不相同。说实话,我对那些软件不熟,自然也不太了解他们都是如何上课学习的。我只知道我的孩子自己把这些问题都搞定了,没有因为技术问题受到困扰。但是,貌似很多家长不这么认为。

很多讨论围绕着用哪个软件,怎么登录,等等。我不知道那些家长的孩子是否都自己搞定了。到底是家长剃头挑子一头热,自己非要闹个明白,还是孩子真的搞不定,需要家长插手帮忙。反正,结果是家长搞不定,负反馈就冒出来了。

看来看去就一个主题词:不满意。

怎么说呢,这突如其来的充斥着负反馈的讨论,着实出乎我的意料。

校方从意识到需要让学生们在家在线学习到开学,这期间不超过一周的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组织并摸索出一套从未实施过的在线教学方式,我只能说,有难度。我特能理解。

有理解就会有包容,况且是开学第一天,总要试验一下在线的效果吧!难道家长们就这么没有耐心?仅仅一天,就开始抱怨!对他们来说,孩子每天吸收的知识量在他们的眼里是多么的重要的一件事啊!高期待才会引发失望。

难道,这些家长不觉得,在家在线上课是一个特别好的、难得的锻炼孩子进行自我管理的好机会吗?据我所知,有些孩子坐在教室里都会趁老师不注意偷偷在电脑上打游戏,那么在家在线上课时,没有了老师的现场监督,他们能管住自己吗?

没有了老师讲授为主的上课模式,需要锻炼的更多的是孩子自学、自己摸索能力,是孩子熟练掌握各种软件的能力,是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时间的能力,是孩子有问题时学会如何向老师寻求帮助的能力。

虽然暂时没有互动式的高效上课模式,看起来孩子们在获取知识方面确实有一定的损失,可是家长们可否看到孩子们额外的能力方面的收获吗?

送孩子读国际学校,不就是因为不喜欢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更希望孩子们学到学习的能力与技能。这不,机会就摆在眼前,家长们怎么却这么不淡定?

如果孩子发现家长们一遇到问题就抱怨、诉苦,他们会怎么想?他们会从家长身上学到什么?

我们不反对家长和学校沟通,但是能否多看积极的一面呢?多理解一下学校的面临的困难,比如,一些外国籍老师为了规避疫情,已回到了自己的国家;有些学生被困在国外回不了北京。在这种师生不处在同一时区的状态下,确实在线互动式授课会有难度。如何解决,家长完全可以和学校一起集思广益。

可是,那些爱抱怨的家长们,你们在做什么?

当然,抱怨的只是一部分家长。特别欣慰地看到有些家长勇敢的站出来,在一片抱怨声中勇敢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表达出对学校的支持与理解,明确地指出在线上课模式中孩子们的收获。

我一向认为,学习不是孩子的专利,家长也在与孩子共同成长着。这种成长也包括在如今这样的非常时期家长们如何灵活的调整自己的需求,如何向孩子展示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抱怨是懒人的专利。遇到任何事,抱怨永远是最容易、且不用动脑子的做法。

不抱怨才是开始思考的标志。

那些家长们,请你们多多思考一下再说话,好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