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动的现实,沉静的思考!一个创行青年的自我思考与对白(节选)

2018-06-07  本文已影响18人  创行平素人

前记:2017年,我写下一篇4万5千余字日记体类的文章,记录了我两年来的经历与思考,这本来是很平常的事,但对我个人而言意义非凡。文章主要有生命与生存、生活与经历、学习与技能、个性与能力、就业与职业、目标与梦想、行业与跨界、绕不开的互联网、付出与自律、人文与写作、社会百态、我与未来这12个版块,几经朋友与长者的修改现在已经基本成型。今天我尝试性的将第12版块:我与未来的内容推送出来,真诚的希望各位阅读到的朋友、长者提出宝贵的意见。

当一段路程走到特定时间与十字路口的时候,回头是自己真实走过的足迹、向前是自己接下来必须去走的路。在极度彷徨的时候,一个故事、一本书或者是一曲音乐都是路标与灯塔,让自己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生命的意义,也让处于荒原中的自己有了一个前进的方向。

这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我们在初认识世界的时候,总希望将世界规律化和抽象化以便我们在认识的时候能能好的理解,以利于更高效率的去学习更多知识。然而当真正去面对世界的时候,外部就不再抽象和规律,而是被无限细化到无法认知的地步,以至于我们总是准备不足而犯很多的错误,当面对未来的时候总是那么多迷茫和不知所措。我们对于世界而言是可有可无的部分,但世界对于我们而言却是必须去走的,还要在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里找到一种属于自己的途径,这种途径是通往未来的必经之路。

对于未来,行走在认知和探索的路上,才不至于让内心紧缩得不到释放,也才能够在思想的高度上、行为的力度上、认知维度上,坚定不移的迈出自己的步伐,这是促使我们去思考未来的生命活力。

既然时代没有给我们一个明确的命题,那么思考未来人生的意义显得弥足重要。其实当前作为社会里的一份子,从最贴切最现实的来说,个人如何在未来生存好不成为社会担负下的遗失者是首要解决的问题,上升到社会层面要如何解决当前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下衍生出的一系列问题,再到国家层面上如何解决当先政治体制下的制度完善与优化问题,在世界舞台上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问题......

有时候思考未来会被人嘲笑为不干实事,只会空想;空想当然不好,但是不去想未来到底该如何度过,顺利的话未来大概就会朝着你可以想象到的路径度过,不顺利的话只能讲未来当成是赌博了,因为根本不知道现在的我该做什么。可以去执行的选择很多,究竟什么是我们想要的?什么是真实的?如果没有思考而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感,但丧失了真实的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

许多时候就觉得自己在忙,好像做了很多又杂又乱的事,奇怪的是什么都没留下。有一个态度,叫做“我们活着的意义就是为了让未来活的更好”。对于未来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具体会做什么,但是让未来的自己更好,确实是让我感觉到快乐的一件事情。如果再想想自己能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这或许不能改变人生的行程,但至少也能改变对于未来的态度。

思考生命的意义,并不是一件羞耻的事。毕竟青春的日子很短暂,时间也总是流逝于自己的不经意间。其实我们都抵挡不了既想家财万贯、又想要在一定的范围内具有话语权,既想功成名就、又想全身而退的诱惑。然而回到真实的生活里,陷入是一个需要直面的话题,许多事物一旦开始,即使我们努力的去掌控,甚至有的时候我们一直错误的认为事件处于自我掌控之中,殊不知事件一旦开始就有其独特的发展轨迹。

对于未来的世界,就连我们自己也很难时刻都能够控制行为和情绪,就更不用说如何掌控未来。穿行了生命的某些经历之后,耳畔能够回响起虽然仍旧是“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但谁又能保证自己不是仅仅感动了自己,对于对来依旧是一无所知,对待自己依旧是难以约束。我们不停的翻阅厚厚的书籍,翻阅泛黄的历史,在真正静下来的时候,才可以去寻找那么一点儿前行的曙光。

沉积在思维里的千峰万壑,有时富有立体感,能够清晰的呈现出一个多维的画面,这或许就是创作的灵感源泉;但思维里的万千峰壑更多的时候是转瞬即逝,就随着时间被遗忘在我们忙碌的背影里。正视这些问题,并非要做空头的叹息,而是更要抓住那对于生命更有意义的事物。

在日常的工作中,与我们接触最多的是同事,以及与工作相关的形形色色的人。但在当前比较普遍的情况是,多数人与同事就仅仅是同事,上一秒在讨论工作时热火朝天,下一秒就只沉寂在朋友圈里,然而仍然迫切需要与同事建立协同关系,一起去解决大部分问题,但还是仅仅是同事,似乎和朋友有一段距离。但更为奇怪的是,我们逐渐也与亲人、绝大部分的同乡、同学因为没有共同的交集而不再是同一路人,也不再归类为一个“圈子”,仅仅是寒暄的关系而已。

我们规划的未来世界里,这一些人渐渐的淡出视野,直到完全不再有联系。每当想起这些曾经美好的关系时让人回味无穷,但确实不能再聊到一起,这是一个十分痛苦的过程,谁也没有错,仅仅是经历的不一样而已,但产生的这一系列问题完全是我们在自我升级的时候衍生出来的。

或许正如别人所说,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但又升级问题和痛苦的过程,但造成如此情形的仍旧是经历的不同和思维的不同。对于过去来说环境、经历都是如此重要,造就了当下的自己,那么未来的分化点仍旧是创造环境与丰富经历。家是存在于生命里最重要的环境,选择的经历也都与这个小环境密不可分,因此在未来掌握好“家”的概念和处理好与包含其中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在处理这些问题展现出来的个人魅力、协作技巧与处事智慧,是让我们可以坦然行走于未来的能力基础。

诚意、正义、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虽千万人吾往矣。这些中国古代传承下来的儒家标准,也是古老的价值观,到现代社会很大一部分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价值观,也不倡导盲目的去遵循儒家的教条,但是一些人生难题古今未变。

无论是回溯到古代哲人的著作,还是广大文人士子的文学著作,还是草根学者的诗文笔记,对于世界、对于人生、对于未来、对于自己的思考在今天依然作为核心命题存在,也时常作为经典进行引用,还时常映射到实际生活中去作为精神食粮的一部分。一件普通的事,我们总会持一个观点,但我们的观点又总是禁锢在过去已经存在的思维框架和道德模式下,很少有对于未来的考量。

生存于社会之中,修身是自我素质修养的综合提升需要,齐家是人类作为生物体繁衍生息和组建最小的社会单元的基础,治国平天下在正处于崛起期的国情以及和平的世界主题的当下没有现实意义,但也就在短短一百年来年前国家与民族处于危难的时候,起到了核心号召力的作用。诚意、正义更是现代道德体系的重要内容,逐渐沉淀下来作为对未来事物的一种选择准则,也是社会赋予在个人时代肩上的未来重任。

许多时候,总会错觉的认为一定需要做一点什么有意义的事来贡献于社会,或者习惯性的将自己正在从事的事儿无限放大,来满足内心的这种诉求感。这不是去批判人性中的利己主义,相反我觉得这是利他心理的体现。美国学者埃利奥特·阿伦森的著作《社会性动物》里面提到,学者研究发现这种利他主义既不是完全的遗传,也不是完全的社会行为。但无论如何这种利他的情怀与行动让每一个或多或少的参与到社会次序维护与建设中去,也就成为了广义“天下观”的一部分。

但矛盾的是,我们心底里有这种利他主义的情结,但往往又受当前唯利风气的影响,真正遇到自然单纯的事时,自己又变得不敢相信。当然,“做一个好人要比做一个没原则的人付出更多的代价。可是,做什么能让自己真正开心,必须要清楚问自己”。为什么我们不再相信纯真?因为我们恐惧,我们没勇气、换作是我们自己可能做不到……

但我们对于未来,我们仍然相信美好,仍然保留这一份的纯真,仍然愿意默默的为广义的“天下观”而奉献。这样对于未来的期盼,就是我内心最真实的一面,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这种真实的生命力看似微弱,但却延绵不绝,薪火相传。

以上内容更多属于社会层面属性的未来,在个人层面上,我们喜欢在自己身上沉淀下来的雄才大略;喜欢博览今古,喜欢经纬东西,对于未来又喜欢抒情言志,但这一切,都揉合在时间里。时间,是生命的珍品,也是日常普普通通消耗品,还是世间沧桑巨变的客观载体。一旦时间被镀上时光的烙印,就变得神秘与也变得十分昂贵。

一段过往的时光,任你用周密的工作计划去规划,刮骨般罗列出存在于脑海里的所有记忆,或者用最详细的日记去记录描写,精确到分分秒秒,但还是不能展现出时光纹理中沉淀的一切过往经历。激情与血泪、爱与恨埋藏在其中;四季冷暖埋藏根植其中;同学少年里的豪言壮志、失败里的孤独苦寂流浪如狗镶嵌其中;生命里的金戈铁马、呐喊彷徨也都是决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而这些,再多也抵不上自己在未来去经历。曾经很热衷于且仅热衷于读历史古迹,似乎是为了寻找一种合适自己的方法与路。也有拜读过个别的名人传记,看那些成功的方法与态度。关于社会与江湖的、关于职业事业和人生的种种也看的不少也感悟的不少,然而真正等到了要自己去接下来的路时,自己面对的又是另外一种从未想过的境遇,这就是想好了一万种十万种结果,事实发生的却是一万零一种与十万零一种。这就是未来,我们讨厌它但也必须感激它。

爱我所爱,犹如朝阳,多么美的一句话。我们追求财富自由,本质上也是追求时间的自由,那么追求财务自由真的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吗??想守护一个人、一份情感,这个人和这份情感还在吗??“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这样的忧虑还是时代所需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还要用如此的豪情来装饰自己吗??“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样的自信还适用吗??平静的走过一生,不争不怒自己能真实的做到吗??心怀善良,纯洁与担当自己能一生坚守吗??

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存在于记忆中、存在于世界里。个人的的定位,连接上自己的小家,再上升到更高的层面,如何输入在自己的大脑中再输出成为有价值的东西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难题。成人仅有1.4千克重的大脑里,问题有时候成为流畅的记忆,有时候成为了烦恼的本源,复杂交互的运转让人沮丧、抑郁、脑浆炸裂,但我们静下来的时候,唯有反思与继续前行才能够有生命的出路。

前不久有幸结识一位可谓“凌云劲足真君子”的小仙女,推荐给我一本书——《十一种孤独》,这本书开始我是看不懂的,直到查阅许多专业的文学评论论文才略知一二,以此为引线我又读了诺贝尔文学奖著作《雪国》,看了电影《死期将至》、《炙热》等,对于人性与人生未来的思考,让人长久沉思。

再回到鲜活的世界里,我不得不列举一位在社会上引起很大争议的人,原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的主持人芮成钢先生。之前有解了过许多关于芮成钢先生的“传奇”与“负面”,但最为著名的还是他那句“40岁成为亿万富翁,50岁进中央政治局常委,60岁学冠全球”的惊世骇俗的言语。

芮成钢先生的才华是毋庸置疑的,他的经历由于特殊原因又是不可以讨论的,但我感兴趣的是他个人的定位、对于未来世界的理解和想要得到的价值。他以自己可以代表中国与亚洲的自信,是很少有人能够拥有的;但对于未来世界的掌控需求明显已经脱离了现实,这是一位才华横溢而又骄傲的时代青年带给我的思考,但可喜的是即使是如此心大的芮成钢先生,也打算在拥尽金钱与权力的顶峰之后,回归到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并最终以此来流芳百世。这一点和我前面讨论和所持的观点有相似之处,为此更应以兹为鉴。

走过这一段旅程,感谢期间遇到的每一个人,感谢在初入社会之时遇到的各位长者、同事、亲人、朋友,虽然结识你们的时间非常短暂,但带给我目前的成长足可以撑起我一半的经历,为此再次真诚的感谢所有人!前几天询问了我原来在厦门公司开展的事务当前的进展情况,无论是我个人对于第一份工作的情怀,或者仅仅是很自私的想自己的工作价值得到体现,但在听闻原来我开展事务进展良好的时候,心中是由衷的高兴,就像对于自己的孩子一样期盼欣喜,当然我感谢遇到的人也感怀我经历的事。

回看我自己当下从事的工作,如果说没有想法,那么我将成为一个毫无进取的人,但是当前的工作性质、工作环境是我没有来过的时候就知道的,我更知道自己讨厌的和喜欢的,但如果不能适应工作岗位又或者在工作中充满无限抱怨,那就是质疑我自己。我明知道如此情形还是要这样选择,我不是要变成自己最讨厌的自己,而是我希望真实经历。

我是一个27岁的青年,还是一个苦苦挣扎在生活边缘里的探索者,也是在探索中去开创的创行者,用一些符号与记忆时不时地回味反思一下自己,让模糊的双眼稍显明朗一些!喧嚣和繁华并不能拯救什么,它只是让你忘却和逃避,在乐尽人散之后,所剩下的便只是一堆茫茫无边的孤援。如同那个安徒生童话中的小女孩,她划完了最后一根火柴,风越来越大了,雪淹没了整个城市,但上帝还没有来。传染到我的生活中,便是超乎寻常的激越以及短暂激越后的回望前行。然后它就变成了现在的文字,看似不痛不痒的写下的这些文字,无一不浸染上了我的过去与未来。

时光如梭,不觉感叹:数载以来,同流尘世,再无攀峰;日月不思,笔尖陈腐。若泥中之树,亦可出之为木,望尽天涯;亦可朽腐虫蚀,尸逊沃土。今虚度年华二十又七,未领尺寸之地,未成一家之言,虽行数地远足,然仍食无保障,居无定所。然东临岳麓、西忖滇川,登临饮赋,可数千年往事,观苍烟落照,自思逍遥。今日时令,当属春里寒烟,然沧海桑田,必有所属。愿以生生不息之灵气,自励自勉,游三山而览五岳。

对于生命,有千姿百态的理解。学无止境,岁月如歌,唯有创造,践行未来,方能恒久!正如:

我不能停下来等待死神

他和善地停下来等我

那辆车只能容我们两个

还有不朽!!

......

欢迎了解关注微信公众号:创行平素人,了解更多信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