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吃喝那些小事——趣谈《山家清供》3
考亭蔊——一道有灵魂的下酒菜
“浔阳糖蟹径尺余,吾州之蔊尤嘉蔬”,陆游在《醉中歌》这样称赞蔊菜。今天要聊一聊的这道菜,叫做考亭蔊,蔊指的就是蔊菜,考亭指的是宋代理学大家,朱熹。朱熹继承周敦颐与二程的学说,创立宋代研究哲理的学风,称为理学,于建阳云谷结草堂,名“晦庵”,因他在此讲学,世称“考亭学派”,所以也称他为考亭先生。林洪特意提到 “考亭先生每饮后,则以蔊菜供”,朱熹喜欢酒后吃点蔊菜,还做了两首关于蔊菜的诗,其中一首就写到“小草有真性,托根寒涧幽。懦夫曾一嘬,感愤不能休”。蔊菜虽然辛辣,但即便是懦夫,只要吃了一口,也能变得慷慨激昂,“感愤不能休”,可见朱老先生对蔊菜的喜爱之情。

有人认为蔊菜就是我们餐桌上常见的苋菜,恕我不能认同,因为蔊菜又有别名叫辣米菜,味道辛辣,这是和苋菜有很大的区别。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说道:“味辛辣,如火焊人,故名”。林洪文中介绍,蔊菜,有两种,一种产于盱江,分支于建阳,一种产于严滩石上。盱江,古代称汝水,是江西省第二大河流抚河的上游,所以古代蔊菜其中一种的产地应该在江西一带。不过朱熹吃的蔊菜,大概是来自建阳。蔊菜,现如今餐桌不太常见,属于野菜,路旁田野间偶尔能看到,它既可食用也可药用,有清热利尿,活血通经,镇咳化痰,健胃理气的功效。不过吃多了容易生热,凡外感时邪及内有宿热者不宜食用。

蔊菜的做法很多,和大部分绿叶蔬菜做法大体相同,一般清炒蔊、蒜蓉炒、和鸡蛋炒,或者煮汤都可以。其味道有点辛辣,但自古就受文人的喜爱,文中还提到了黄山谷,也就是北宋著名书法家文学家黄庭坚的孙子黄崿,还特地用沙地来种蔊菜,食用其幼苗,并且说,生于水边地上的蔊菜特别好吃。当然,黄崿这样说也不一定真的是指水边的蔊菜就比其他地方的滋味更好,更可能是因为菜苗在沙地上随风摆动,姿态优美,加之旁边水波荡漾,此情此景,更是一种美得享受。

古人一向喜欢以物喻人,蔊菜一直受文人墨客欢迎的一个原因还是因为大家把它上升到了人格化的精神层面,比如洪舜俞的《老圃赋》,就说“蔊有拂士之风”。“拂士” 指的是忠臣贤士,国之栋梁,所以朱熹等人之所以喜欢蔊菜,可能有以此自比的意思。文人喜爱蔊菜,与市井百姓不同,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更多的是一种情怀的需要和对更高一层精神世界的追求。